所以他只得默认余柏林的担忧,并表示的确要小心谨慎为好,然后去把大宝接回来。
请教还是要继续请教的,只是请教的频率减少,也不住在镇国公府而已。
不过封蔚暗暗做了决定,大宝成长很快,做事也很有条理,为了磨砺大宝,让他快点长大,他得给大宝派更多的事,让他实践从镇国公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手段才成。
大宝回到王府之后,还未因为又能常常见到余柏林而高兴,就被封蔚压的一大堆事而弄得叫苦不迭。
而封蔚自己深知这个年纪的少年郎的心态,所以每每说些激将之话,都能让大宝提起精神继续为一大堆事继续奋斗。
余柏林虽然心疼大宝,但想着这对大宝只有好处,便也只能默默支持了。
封蔚此举,也让他在朝臣中获得了赞誉。如此磨砺太子,说明他对皇帝陛下的确是十分重臣的,的确是认真教导太子。
于是封蔚在认真之下的险恶用心,就越发没人知晓了。
包括当事者余柏林。
……在大宝回来住的时候,乡试终于开始了。
大概是因为考院翻修,秀才们住的较往年舒坦,所以发挥也更好一些。
余柏林和曾毓作为一省长官,阅卷和主考都用不着他们亲自出马,不过若是有好的答卷,还是会传到他们耳中。
听考官意思,今年的考生质量总体强过往年,还有几份让人眼前一亮的试卷。
或许后年春试,真的有人一举金榜题名也说不定。
余柏林和曾毓十分好奇,对接下来鹿鸣宴也更加期待。
这都是两人第一次参加鹿鸣宴。
放榜几日之后,鹿鸣宴如期在贡院举行。
余柏林和曾毓都身着常服,于最后姗姗来迟。
这官越大来的越晚,虽然两人都是准时之人,但这时候踩着点赴宴,是官场必须遵守的规则。
他们去那么早,其他官吏怎么办?
封蔚本来也想去,临时被军中之事绊住了脚,到让余柏林和曾毓松了一口气。
封蔚要去参加鹿鸣宴,从规矩上来说,也不算错,他们拦不住。但就凭封蔚那在外面摆着的&ldo;我不高兴我很冷酷我身上杀气很重&rdo;的脸,这鹿鸣宴的气氛还起得来吗?
余柏林和曾毓在走进贡院大门之时,便听见里面雅乐阵阵,和新晋举子们的谈笑风生相映成趣。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怀念之意。
想曾今,他们两也是谈笑风生的举子中的一员。他们志得意满,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读书人最为重要的科举之路,终于已经走完了大半,只差登顶。
如今,他们两已经是完成了读书人梦想最顶峰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