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观怔了怔,许久之后,才轻轻点了点头。
因为循常理,陛下归京之后,应该会见百官的,即便不见,最少也应该见几位阁臣才是,而陛下谁都不见,的确会让人产生陛下有意疏离百官之嫌。
此刻二龙夺嫡几乎已经进入白热化,文官这边大多支持皇太子朱高炽,而靖难派却觉得二皇子朱高煦继位,才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陛下此举,是想要敲打皇太子?还是干脆就已经起了改弦易辙的心思?
“汉王殿下,如今如何?”刘观思维跳脱,又问了另一个问题。
郑维桓听到这问,依旧轻声说道:“依旧我行我素,还时常与李世民相比。”
刘观嗤笑一声,这二皇子,当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你自比李世民,是想要杀兄上位吗?
还是要逼陛下禅位?去当那劳什子太上皇?
这种诛心之论,足以让那位多疑的皇帝陛下,亲手按死汉王殿下了。
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他们中枢大臣、六部九卿都商议过了,汉王殿下至少得削减护卫同时就藩,这是底线。
当然,如果夺爵贬为庶民,那是最好的,只是不太现实罢了。
“维桓可愿做大功臣?”刘观继续问道。
郑维桓一听,面色瞬间一喜,他当然明白上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本就是监察御史,遇到不法事,本就应该力陈,而此番如果成功,他就是大功臣,进入皇太子的眼中!成为太子党的遮奢人物,前途不可限量。
即便不成,他也能博一个敢于直言的名声,前途同样不可限量。
“多谢老师成全!”郑维桓急忙起身,纳头就拜。
刘观摆了摆手,端起一旁的茶杯,轻轻缀了一口。
郑维桓会意,起身离开。
郑维桓走后,刘观看着郑维桓离去的背影,轻轻的摇了摇头。
……
与此同时,中军都督府。
一群靖难功臣们济济一堂,但都面色肃穆,显然是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情。
“那按照各位商议的结果,只有请汉王去负荆请罪这一条路了?”
说话的是宁阳侯陈懋,唯一一位以靖难之役功臣立,而活到天顺年间仍保持侯爵之位的人。
所以他是出了名的聪明,也是整个靖难派的智囊。
“只有如此了,毕竟能决定汉王生死的,就是陛下了,如果汉王去请罪,陛下念及舐犊之情,或许就宽宥他了。”说话的是成国公朱勇。
可其他人并不答话,因为汉王不可能去请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