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
朱棣寝宫内。
朱棣正如同往常一样,吃着四菜一汤的饭菜。
一旁的是内侍张谦,正在一字一句的诵读奏折上的内容。
这是朱棣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此刻张谦念的这一封,是内阁直接递交上来的奏折。
而上面论述的,是如何有效进行犁庭扫穴。
从军队应该如何选拔、多少定额、应该如何训练、前期应该投入多少款项、兵员多少俸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极为详尽的描述。
但朱棣却看的有些兴致缺缺。
他满脑子都是朱瞻壑所说的那些内容,河套选马、义乌选兵、甘肃进发、新式练兵之法……
这些呈上来的奏折,可以说很好了,可见大明的文官们,水平还是相当到位了。
但与瞻壑那小子嘴里吐出的主意比起来,差距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这一点不太好,御营选兵虽然方便,但这些人已经定型,改变起来会更加费力。”
“还有这一点,一看就是杨荣的手笔,虽然说也没什么错,但是也不算是什么好主意。”
朱棣一边听着,一边点评。
在他的心里,这封奏折只能说是凡品中的上品,算不得多好。
指望按照这奏折上的方法犁庭扫穴,还是算了。
唉,那个神秘人,到底在何处?
要是那神秘人也写一封奏折,应当就是最好方法吧?
朱棣挥去脑海中的思绪,轻声说道:“张谦啊。”
“奴才在。”
“你觉得,这支兵马,谁来统领比较合适?”
听到陛下这么问,张谦一时之间慌了神。
自太祖皇帝开始,便专门设置铁牌,不许宦官干政。
陛下问这种问题,要是被那些阁老知道了,不把他张谦弄死?
“陛下,奴才惶恐!怎敢妄议政事?”
朱棣本身就想扶持内省对抗外廷,而人选就是张谦。
连议政的胆量都没有,如何能与外廷对抗?
如何能与外廷分权?
于是他冷声说道:“说,朕赦你无罪。”
张谦听到陛下如此说,知道必须要对此发表意见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