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看,我用眼睛看!
朱瞻壑心中腹诽。
他正打算敷衍着说上两句,闹个笑话,坐在右上方的三叔就突然开口。
“父皇,议程很紧,怕是不要问瞻壑了。”他说道。
这句话说的客气,但意思也很明显。
一个纨绔子弟,他能有什么见解?
朱棣瞪了他一眼。
“难不成,今日就你能言语,说个章程?”
朱高燧心道当然,当时在鼓楼大街,铜面人告诉我的内容,我都一字不漏的记下来。
对于犁庭扫穴的理解,在场的人,无人能出其右。
“瞻壑打小就聪明,肯定有独到的见解,听听他怎么说。”
朱棣并不想理会朱高燧,仅是目光移向朱瞻壑。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朱瞻壑,想要知道这位整个京城都极为出名的纨绔,到底能说出怎样的高谈阔论。
“的确有些见解。”朱瞻壑点点头,他十分平静。
朱棣面色一喜,这小子莫不是转了性?
“孙儿认为,以皇爷爷的威严霸气,王师所到之处,神鬼辟易!哪里需要多做准备?莽就完了!”
朱瞻壑满脸自信。
整个大营的人,都呆呆的看着朱瞻壑。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到底要多愚蠢的人,才能说出这样愚蠢的话?
蒙古人要是真的这么好解决,赵宋怎么会被打的亡国?
陛下为何又多次北征?
还什么王师所到之处,神鬼辟易?
当真是可笑至极。
朱棣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还以为这小子转性了,结果还是这一副无赖模样。
瞅瞅你说的是人话吗?
“荒唐!实在是荒唐!”平江伯陈瑄顿时出列,愤怒的说道。
汉王爷被这小子坑到只能去云南,让靖难的勋贵们,哪个不是恨得牙痒痒?
原本他们这一众靖难功勋,是打算将这汉王世子痛打一顿,给汉王出出气,也让他们顺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