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色列秘密下令实行部分动员。达扬想让国内外认为以色列下令动员不过是为了再一次对约旦实施它已于10月10日--11日开始的报复性进攻。同一天,埃及、约旦、叙利亚三国宣布缔结军事协定。阿拉伯联军总司令阿密尔将军也正对约军和叙军司令郎进行访问,并于10月30日返回开罗。这时,以色列空降部队已降落在米特拉山隘。
第三节埃、以两军开战前的情况
一、埃军情况
埃及陆军总兵力为15万,其中部署在西奈半岛的东部军区有第3步兵师、第8巴勒斯坦师、第4装甲师,兵力共3万。陆军有坦克530辆、火炮500门,空军有作战飞机255架。
埃及陆军以第3步兵师防守阿里什、腊法、阿布奥格拉三角地区;以第8巴勒斯坦师防守加沙地区。这个部署显然是重视西奈半岛北部,而对其中部及南部的防御部署是薄弱的。西奈的防御部队是由东部军区(司令部设在伊斯梅利亚)司令阿里&iddot;阿密尔准将指挥。半岛南部的沙姆沙伊赫由1个旅防守,该旅由开罗总司令部直接控制。埃及空军虽然拥有255架飞机,但能出动的只130架,其中70架是米格-15和&ldo;吸血鬼&rdo;式。
二、以色列军队的兵力和作战设想
1956年10月初,以色列国防军共有兵员10万、坦克400辆、自行车辆45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经同英法两国商定,作战任务区分如下:法国空军负责作战期间的制空权和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以色列空军以155架作战飞机支援本国地面部队作战,同时负责亚喀巴湾方向的作战。
以色列陆军在开战的前一天‐‐10月28日黄昏完成了对全部野战旅(共18个旅)的动员。其中12个旅是由南部军区司令阿萨夫&iddot;辛霍尼准将指挥的。南部军区总兵力为4.5万人,12个旅分为4个支队
(师),每个支队负责一路作战。哈依姆&iddot;拉斯科夫准将指挥的第77支队(第1、11、27旅)指向北部海岸公路,耶胡达&iddot;沃拉赫上校指挥
的中路支队(第4、10步兵旅,第7装甲旅)担任西奈半岛中部的作战;西奈半岛南部由阿里尔&iddot;沙龙上校指挥的第202空降旅担任,沙姆沙伊赫一路由第9旅担任。
称之为&ldo;卡达希&rdo;行动的西奈战役
[1以色列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为&ldo;西奈战役&rdo;,本书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以方的叫法。‐‐译者],其目的是为了席卷西奈半岛,击溃埃军,排除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阻止埃军尔后发动的反攻,同时也为了摧毁埃军突击部队设在加沙地区和边境附近的基地。但是,问题在于苏伊士运河战争不是以色列单方面作战,而是以色列同英法两国军队联合作战。首开战端的是以色列军队。本&iddot;古里安总理和达扬总参谋长担心以色列开战后英法军队是否会履行协定。由于有这种担心,以色列地面部队投入战斗是极其慎重的。他们密切注视着英法军队的动向,首先,第4旅推迟了开战时间,在开战日的第二天黎明宁占领边界附近的库赛马,第10旅将进攻发起时间推迟了一夜。第7装甲旅直到开战48小时后才策应英法联军,开始沿西奈中路前进。第37旅最初计划留作预备队。海岸公路的拉斯科夫支队到开战日的第三天黄昏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开战后48小时是战争指导上极为重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以军的计划是密切注视埃军、英法军队、国际舆论的动向,特别是在搞清英法军队参战的动向后,才正式全面发动西奈战役。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国和大国联合作战时如何选择开战时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四节以色列军队挑起战端
一、空降部队在米特拉山隘空降
10月29日下午4时20分,
4架运输机穿过西奈半岛的边界。运输机上载着拉斐尔&iddot;艾坦中校(1981年时任总参谋长)指挥的第202空降旅的1个营100名士兵。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于下午4时59分从米特拉山隘1,500英尺上空开始空降。而空降在米特拉山隘东方数公里处的395名士兵这时正向米特拉山隘进攻。下午9时,在法国空军
6架飞机的支援下,以军空投了8辆吉普车、6门106毫米无后座力炮、
2门120毫米迫击炮以及弹药、水、医疗用品等。对此,埃军毫无察觉。为配合在米特拉山隘空降部队的行动,在此之前,空降旅旅长沙龙上校指挥的2个空降营、
2个&ldo;纳哈尔&rdo;连,1个坦克连共约
3,000人,于29日下午4时集结在以埃边境附近。然而此时,最急需的90辆运输车辆才只到达46辆。从边境到米特拉山隘需要13个小时,在此期间,空降部队有陷于孤立无援的危险。沙龙上校急不可待地按预定计划于下午4时命令满载兵员的车辆部队突破了边境。10月30日上午3时,沙龙部队的侦察分队到达萨马德。萨马德西8公里的埃军阵地阻止了沙龙部队的前进。埃军第2机械化边防团的2个连防守这里。阵地前沿布设着铁丝网和地雷场,只能通过道路接近。沙龙部队于30日上午6时发起进攻,向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迫击炮射击和弹幕射击。经过1小时30分钟的战斗,防守部队亡50人、伤多人,最后不得不撤离阵地。沙龙部队亡4人、伤6人,准备继续向纳赫勒--米特拉山隘突进。上午8时,以色列空军空投了油料、备用部件、补给品。
30日下午1时,沙龙部队开始前进,经小规模战斗,于下午5时25分占领纳赫勒。沙龙上校将第3营留在纳赫勒,率主力继续向米特拉山隘前进,于30日夜10时30分‐‐突破边境30个小时后,终于和艾坦部队汇合。就这样,沙龙旅从约旦方向以30个小时前进250公里,到达了米特拉山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