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他们家与女帝武氏如何博弈,重中之重都在于,李显他得活着。
此计歹毒。
女帝武氏在逼迫着他们东宫、朝廷与她武氏上下一心。
可……
若是女帝没了呢。
女帝改了国号,自此李唐才变成了武周。
若是女帝崩殂,武周又回到了李唐呢?
李显作为如今现存三位嫡子中最年长的那位,是高宗点头承认的太子,同时还有一位高宗背书过的太孙,又有谁能和他争呢?
李显在政治上没有主见,一切都以她的建议为基准,那么她是不是也可以继续效武氏之行呢?
韦氏吸取了女帝武氏的教训。
凡事过犹不及。
他日,她若是得势,她会使照哥儿登基称帝,同时给她的安乐封大长公主,韦家位极人臣即可。
如此可是会有多少人反她?
她对武氏的恨,并非是忘恩负义,而是日复一日累积起来、不可抹去的仇怨。
照哥儿是她唯一的嫡子。
(韦氏子是在701年被武则天处死的,如今695年,只有隐晦矛盾没有死亡)
武氏数次以此拿捏威胁她,最后更是以‘照’这个音,冒犯了她取的什么日月当空的新名字,直接给照哥儿改名为‘李重润’。
李重润?
不。
韦氏不会承认这个屈辱的名字的。
她能云淡风轻的用香儿这个名字,因为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交易。
可照哥儿呢。
韦氏不会忘记当时通知她时武氏的轻蔑嘴脸,与拿她名字做敲打,借此暗示照哥儿性命不保的那日。
儿女,是韦氏的底线。
没过多久,李显被贬,这份仇恨被埋藏下来,可韦氏一日都不会忘记。
如今回到京城,韦氏敏锐的嗅到了朝中暗潮汹涌的风浪味道。
武由敬、武显儿,不像是个安分的。
尤其是在李显成为了太子以后,本以为江山是他们武家自留地的几人显然是乱了阵脚。
是啊,都说立李显是权宜之计,可它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成真了呢。
猖狂惯了的武家怕不怕,那些闷头跟着女帝武氏坏事做尽了的党羽怕不怕?
若是她在其中再加一把火,可是能使李显出征时,把女帝拽下来?
如此,李显在蒲津渡成也好,败也好……他都是天子。
李唯从头到尾,都不过是个笑话一样的伪帝罢了。
天下安有第二个敢弑杀兄长的太宗皇帝耶?
韦氏的一切心思,都没有与李显说。
只是在加急出征的这么两天,在李显出征的队伍中添了两位可以帮她办事的谋士:
张虔勖与苏味道。
张虔勖作为中央武官,如今任左监门卫中郎将,曾经参与过废李显的事情,本应深得武氏青睐,可偏生被污蔑通唐,遭到了女帝武氏的忌惮,一直在另谋新主。
韦氏深知,没有永远的敌人,使党派维系下去的唯有利益。
能得韦氏重用,那便代表张虔勖不会处于既被女帝猜忌,又得罪太子的必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