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觉得被安排活儿是麻烦事,他们只是忽然有些惆怅,也有些庆幸。
陛下宽宏大量,念着这些人的良心未泯,竟然都允他们入土为安,而他们为陛下身先士卒,当真是什么都不用怕了。
就像是大唐律法中提到的,烈士子女国家赡养之。
士兵虽然依旧着甲,但为首的几名士兵还是凑出了几套白色的披褂与白帆,给跟随队伍一同安排下葬的民兵手中一沓白钱。
李唯选择的埋葬点,在蒲城下、预规划新农田区五里外的地方。
这个时代的人,都看重死后哀荣。
既然是陛下御赐的葬礼,它办成什么样,都不会有人说这不对。
因普及教育有专攻,且涉及考评与福利待遇,所以军中多有善乐者。
礼乐方阵,也随着第一梯队抵达蒲津渡。
礼乐重器,编钟与编磬,由二十人演奏,在接替排布的牛车上演奏。
军阵核心必然是大鼓、铜角、筚篥,以二十六人为数,幻形围绕着挑着草席的车队。
四十人分别演奏笙、箫、琴、瑟,十六人持铎、铙钹,穿插于军阵之中。
蒲州城,城门上。
远远的,这群驻扎此地,心神惶惶的府兵,听到了些好似编磬单音长鸣与铜铎轻摇的哀调。
又过了一会,待出现了人声以后,让他们毛骨悚然的大鼓声骤起,同时角声齐鸣。
陨星又要降临了吗?!
“敌袭!
!
敌袭——!
!”
“燃烽火——!”
刚刚安顿下来的李显,听着金锣声响彻城内,一个弹射起步从榻上翻了下来。
赶忙套上了盔甲,随亲兵到城墙上一探究竟。
在踩着城墙石阶,一级一级往上小跑的时候,李显想过他为什么要如此迫切的冲上来。
待站定在城墙上,看着无一不咬紧牙关的士兵,看着他们的冷汗直直顺着额头划过太阳穴时,李显忽然想明白了,他这不是想跑来找死,他只是想回家了。
什么是家。
有人的地方才是家。
贤弟,你是来带三哥回家的吗?
喊着敌袭,听着鼓声、号角不断,可城墙下并未见任何唐军的踪迹,反倒是远远的、在城墙东侧都险些要看不清的地方,能看到一些密密麻麻的人。
他们走得更近了些,甚至能让身处高地的李显,看到与盔甲色不同的白色。
他们的声音也愈来愈大。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是国殇。
楚辞·九歌·国殇。
饶是李显这种人也熟读过,更甚是能唱的。
他们是在……办丧仪?
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