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
何其卑劣。
又蠢又坏。
贞观都能是民不聊生的乱世,武氏都能做天下表率、做道德信标,酷吏都可以是忠君爱国英勇就义的伟大形象。
已经不是缓慢的岁月史书,而是直接篡改史册,演都不演了。
但好在,真理存在于口径之中,这个荒诞的时代该终结了。
李唯不准备让这些人‘改邪归正’。
他只会让长安在烈火中重生。
……
黄河沿岸如今也到了夏季轮种的日子。
既然情况有变,已经攻下了蒲州城,那便提早接手其周边的农业区。
在李唯的计划中,此地可大面积种植粟米与荞麦,仍是以主食为主。
少量种植豆类,改善土壤,为次年种植粟麦提供肥力。
同时在菜圃中种植葱、韭、蒜,以及甜瓜、冬瓜。
除此之外,李唯开脱崭了新的农业区,预备种植麻、间种桑树,为养蚕提供基础。
蚕,怎么养都不会嫌多。
此番不算大规模改动,因有民兵帮助夏种,百姓也无太多异议。
李唯并没有像对太原周边那样立即对蒲州城居民实施集中化管理,而是从重建家园与施粥等基础‘赈灾’行动开始进阶。
一个是物资需以军需为重,第一批渡船过来哪里能带如此之多的牲畜、米粮。
士兵需要休整,同时确保黄河沿岸周边的安全,保障后勤储备。
提前攻蒲州已然是计划之外了。
另一个,蒲州城为战略要地、地势优渥,它富庶,且有关中人的倨傲。
别看这场战役中的蒲州百姓短暂的在酷吏的压迫下战战兢兢过了一日,可在此之前他们却是高傲的、相对安稳的、富庶的。
对,饶是临近关中,在此时就是了不起了。
长安人便更是了不得了。
蒲州百姓感受过地动山摇与苦难,能醒悟李唐才是天下共主,
可却不会像是亲眼见太原王氏、文水武氏尽灭的太原百姓,与其周边能被天宁的蒸汽火车运送的物资快速控制的村民一般,被李唯所掌控。
与其舍已为人,迫使其改革,倒使此地百姓怨天载道、抱怨来抱怨去,污蔑李唐以暴压民,
不如待战后,太原向内地流通消息,南方地带的耕种权重增加,冬日播种后其收成远不如夏日由唐军帮衬打理时的收成好,待发现皇帝并不准备再以长安为国都福惠周围时,他们便会自请、盼望着皇帝的改革能快些到来。
这是再普遍不过的人性。
如果李唯的初始点不是朔丹草原,如果不是刚过贞观,就算有女频天道的影响,大唐人的身份对草原仍旧好似灯塔一般,如果不是青阳部苦朔丹阿史那氏久矣,他的改革根本不会是指哪打哪的一言堂。
他能有今日,多亏了女帝的拳拳母爱。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
军舰已经返回太原,在检修、维护后已经开始了下一轮的装载。
这一轮没有士兵往来,以粮草为主。
而负责传递军情的小船,它划的也不慢。
待军舰返航第二日的中午,李显殉国的消息传遍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