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蒲津渡最初只是一座浮桥。
以巨型铁牛、铁人作为地锚搭建。
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成为了唐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周边自然而然的汇聚了大量的人力与支持其的物资。
为了对抗大唐南下,
女帝临时任命李显为太子,初调兵两万,任蔡寄为蒲津渡大将军。
后,女帝又任太子李显为节度使兼河东道大总管,在短短两日内又在关内搜罗一万八壮丁,携朝中文人武将一同赴前线。
同时,蒲津渡一带,响应太子而自发汇聚的守军,也有八千之数。
至此四万六千的府兵汇聚小小的蒲津渡。
而能被女帝调遣的亲兵、精兵,数两万上下,全部留守长安城外。
禁军三千全部留在城内,以备不时之需。
四万六千于战争兴许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以骑在马上的李显的角度上来看,黄河沿岸乌泱泱的一片,如野草一般多到数不胜数的,全都是我的兵,是响应我号召的子民。
这种满足感,是李显前所未有过的。
只有这样,他才敢昂首挺胸的说,‘孤乃高宗皇帝之子’。
作为太子亲征离开长安,李显的心,从未如此畅快过。
很快,经斥候的禀报,李显也于马上,看到了旌旗飘扬的唐军水师。
这一战,李显不想输。
他想证明自已。
李显不想一辈子让女帝踩到脚下。
以为他是个废帝,是不得不被推到台前的草包?
他发配边疆整整十二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
李显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他比别人了不起,他是要告诉人家,他失去的东西他一定要拿回来。
见唐军战船出现在视野当中,他挥旗为号,传令下去。
很快,武周军队动了起来,弓箭手上前、弩手准备就绪,枪兵与陌刀队在后方待命。
战前,谋士团队已经商讨出了‘伐伪唐策’。
多面封锁,瓮中捉鳖。
终止伪唐的嚣张气焰在于,掐断他所谓的对战争多维度的预言,使伪唐自已做出有悖《论闪电战》中的举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凡事只要咬开个口子,便好办了。
于是,早有士兵泛舟上前,喊话道,
“伪唐贼军听真!
今我大周太子殿下亲统王师,尔等尚不速速归降耶?
尔等僭越谋逆,天理不容,当为四海共讨之。
若敢恃险顽抗,必使尔等困毙舟楫之间,片板不得登岸!
吾军神臂弓、八牛弩皆已引弦待发,试问尔等皮肉之躯,可当得大周矢石锋镝乎?
彼时玉石俱焚,尔等悔之晚矣!”
这一刻,武周的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
只是对面水师并没有被动摇。
少顷,同样一叶小舟,远离了停泊在远处的伪唐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