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唐代,有一个叫慧云的游方和尚因为看到这座废园的池中有梵宫的影子,认为这是神迹,于是化缘买下了这块地并建成佛寺。
后世的唐睿宗因为即位之前受封相王,索性又给佛寺赐名为相国寺。
相国寺由唐到宋都有增建,规模逐渐宏伟。因宋太宗亲题扁额“大相国寺”,这一叫法终于固定下来。
时至今日,全寺院落数量多达八处,东面的宝严、宝梵、宝觉、惠林,西面的定慈、广慈、普慈、智海,再加上寺中广场、两侧厅廊,整个大相国寺可同时容纳万人。
当王璞来到大相国寺西门时,宝刹外偌大的广场上早已挤满摆摊吆喝的商贩。
他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转了一圈,发现售卖的除了璞头、腰带、书籍、冠帽等物,也有时鲜水果、腊脯肉类、草席屏风、洗漱用品,甚至还有骑乘用的鞍鞯和弓箭刀兵,简直是百品杂陈的商贸市场。
这些小零小碎的物什他不感兴趣,绕了个弯,先在丁家素茶店喝了碗茶汤,再顺着西门外的大街随意闲逛。
一路之上被来往如梭的行人挤得东倒西歪,两耳尽是喧嚣的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他粗略点了一下,仅仅眼前这条长约里许的宽阔街面上,便悬挂着不下百面样式各异、惹人注目的店铺招牌。
再深入细究,竟然有南北杂货、丝绸布帛、老少成衣、金银饰物、胭脂水粉、瓷器茶叶、笔墨纸砚,林林总总几十种生意。而且店铺中的货源之广,品类之全,也是他难以想象的。这个时代的商业气氛之浓厚,由此可见一斑。
成熟的市场往往意味着更少的机会。王璞有些泄气,索性丢掉跑马观花的心思,走入了一家布帛店中。
此时,头戴黑色曲脚璞头的伙计见到有客上门,马上笑脸迎了上来,随后便是一长串清脆流利的介绍:“好教客人知道,咱家主营南布,有越州南塘布、瓜州一丈青、淮南细麻布、吉阳生漆布店中布匹充足,量大从优!”
王璞伸手摸了摸悬挂起来的布匹,随口问道:“就没有上点档次的?”
“客官好眼力!好物贵重,便没有摆出来。”伙计也是信口拍着马屁,接着从柜台中掏出一个做工考究的木匣,打开之后露出几卷料头,“客官请过目,这是抚州莲花寺的莲花纱,每岁只得百匹,做暑衣最好不过。这是成都府九壁村蜀锦,公认的天下第一锦。这是福建路的木棉布,相传是海外传过来的,出产也极为稀少”
莲花纱薄如蝉翼,九壁锦色泽瑰丽,对于这样的精品,王璞只能由衷的感叹这个时代织工的精湛技艺。可木棉布又是什么鬼,分明就是后世的棉布,烂大街的货色,对此他也只能抒发一句物以稀为贵了。
从布帛店中出来,下一家是老杨家糖霜店。
糖霜就是冰糖,孙家正店也在少量使用,据说价格极贵,今日碰上了正好仔细了解一番。
距离王璞十多步的位置,一辆纱幔马车停了下来,在女使的搀扶下,一名蒙着薄纱的女子出了车厢。女子身材高挑曼妙,不是晁湘云还能是谁。
她抬起头来,疑惑地望着前方那道稍显熟悉的背影,直到背影没入一家店面彻底消失不见。
咦该不会是那个怪人吧!
怀着这样的心思,晁湘云快走几步追了上去。到得那店铺门口时,她才终于看清了里面的那道身影。
还真是他
老杨家糖霜店内,身材挺拔的男子就靠在柜台上,与掌柜聊着什么,看起来是要买糖霜的样子。
晁湘云想了想,跟了上去。
“这位公子”的招呼还未出口,她突然想起前两日父兄间的一场对话,鬼使神差的轻声唤道:“王公子?”
“嗯?”王璞回过头来,认出了身后的女子,“小妞你好”的口头禅刚挂到嘴边,他便突然想到了一事,“咦,你怎么知道我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