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京城外打猎的耶律延禧当然也得知了上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不过这位仁兄好象已经习惯于被阿骨打痛打了,既然上京城不能去了,那我还可以去其它地方,反正辽国地方大的是。于是这位仁兄头也不回,直接去了西京府(山西大同)。
攻克了上京城的阿骨打意犹未尽,准备乘胜追击,攻打辽国的中京,这时,他的长子完颜宗干及时出面制止了父亲的冒险计划。原因是阿骨打的这支军队已经深入辽国近千里,粮草补给都没有跟上,如果再孤军深入,万一粮草补给出问题,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阿骨打虚心的接受了宗干的劝告,没有继续深入辽境,而是派兵扫除上京附近的残敌。
同时阿骨打还在上京城内安抚辽国的百姓,比如赦免上京城的军民,减少百姓们的赋税等有利于提高民心的措施。
百姓们和一些所谓的士大夫不同,只要能过上好日子,谁当皇帝都要一样,他们发现这位女真人的酋长比他们的主人耶律延禧强多了,至少能让他们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
因此阿骨打通过一系列有利的措施,得到了大部分辽国百姓的支持。
辽国连续丢失了东京和上京,半壁江山已被金国占领,而辽国的群臣非但不思进取,相反又发生了皇族内部的斗争。此次辽国内斗的主题是皇太子之争。
辽国老大耶律延禧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赵王,是赵昭容所生;次子晋王,是文妃所生;三子秦王、四子许王都是元妃所生,而这个元妃不是别人,正是辽国大奸臣萧奉先的妹妹。
由于辽国在对金作战中屡战屡败,使辽国上下对目前的老大耶律延禧丧失了信心,因此就有某些好事者希望耶律延禧能早点退位养老,把要权力下放给年青人,或许辽国还有重新振作的希望。其实这是很好的想法,而在四个儿子当中,晋王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强,是耶律延禧的最佳接班人,许多朝中大臣非常希望耶律延禧能选择晋王作为辽国的接班人。
但是有人不希望如此,萧奉先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晋王是文妃之子,向来和他不睦,一旦晋王继位,将会对他和元妃非常不利。而秦王和许王是自己的亲外甥,一旦是他们两人继位,那他萧奉先一家就可以牢牢地把持住辽国的朝政。对于萧奉先这种人来说,国家利益远远比不上自身的利益重要,正是由于他这种人的存在,才加速了辽国灭亡的步伐。
为了让自己的亲外甥秦王成为皇太子,萧奉先又一次在辽国危难时刻挑起了皇室内部的斗争。萧奉先首先向晋王的母亲文妃下了毒手。
文妃共有姐妹三人,文妃是老二,她姐姐嫁给了耶律挞曷里,她妹妹嫁给了耶律余睹,他们俩人都是耶律延禧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文妃一家在辽国的地位与元妃一家不相上下。
要想除掉晋王,必须先除掉晋王背后的支持者,文妃家族的势力。
有一次正逢文妃的姐姐和妹妹在军中相见互谈家事,而这件事正好被萧奉先知道了,他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派手下心腹向耶律延禧告发,说是文妃一家包括耶律里、耶律余睹等人准备勾结驸马萧昱废掉耶律延禧,另立晋王为辽国新皇帝。
耶律延禧似乎被阿骨打烧坏了脑子,对萧奉先无中生有的谎言是百信不疑,于是文妃一家遭受了灭顶之灾,文妃被赐死,耶律挞曷里和驸马萧昱被处死。
但萧奉先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耶律延禧放过了此次&ldo;谋反&rdo;的主角晋王,而且另一晋王派的重要人物耶律余睹还没有&ldo;归案&rdo;。
第四十五章北辽灭亡
律余睹又名余都姑,是耶律家族的近支,此人慷慨而历任辽国副都统,在萧奉先对自己的家人下黑手之际,他正好领兵在外,因此逃过了这一劫难。
但有萧奉先在,他就永远不可能再回辽国了,怀着对耶律延禧和辽国的无比失望,耶律余睹作出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抉择,那就是投靠阿骨打的金国。
宣和四年五月,耶律余睹率领自己的一千多部下,离开辽国的军营,向金国的领土进发。但耶律余睹的运气很不好,在去金国的路上,老天不帮忙,下起了大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行军速度。而闻听耶律余睹竟敢叛逃金国后,耶律延禧非常生气,于是他派出了五路人马去追击耶律余睹。
第一路为奚王府事萧遐买,第二路北宰相萧德恭,第三路太常衮耶律里姑,第四路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第五路四军太师萧干。
这五路人马很快便追到了闾山附近,离耶律余睹的部队不到一天的路程。
但叛徒近在眼前,五个有却犹豫不决了,因为谁都知道耶律余睹是被冤枉的,都是萧奉先这个奸臣搞的冤假错案,如果他们帮萧奉先抓住了耶律余睹,说不定哪天萧奉先会对他们也下毒手,&ldo;兔死狗烹、鸟尽弓藏&rdo;的道理他们岂能不知。于是这五位辽国的将军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到此为止,不再追击,借口是耶律余睹已逃入山中,不见踪影。
耶律余睹因此逃过了辽队的追捕顺利了进入了金国的领土。
辽国的副都统耶律余睹率领部下来投降,这对于阿骨打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已前虽然也有辽国将领投降金国,但都是些小角色。而耶律余睹不同,此人非但是辽国皇帝近亲,而且还和辽国文妃有着亲戚关系,可以说是个对辽国政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