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大家想必非常熟悉。但我学习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首先应该搞懂这篇文章的题材。什么是序?在座的哪位可以回答?”
徐海波非常给面子,当即举手。
陈贵良微笑道:“这位同学请讲。”
徐海波站起来说:“序就是前言、引言,可以是一篇文章、一首诗的序,也可以是一本书的序。”
“那兰亭集序呢?”陈贵良引导说。
徐海波补充道:“也可以是一次活动的序。”
“谢谢,请坐。”
陈贵良再次点击鼠标,投影屏幕上出现序的定义。
“第一种序,是书籍或文章引言。第二种序,是某次活动的记述性文字。那么,《滕王阁序》属于哪种呢?”
陈贵良看向记者席:“有没有记者朋友回答?”
《蓉城商报》的记者凑趣道:“两种兼有。既是为宴会活动写序,也是为自己的诗写序。”
陈贵良摇头:“几乎不可能出现两种兼有的情况。”
这位记者一怔,其他记者发出轻笑。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语文课本的注释为:‘我这首诗铺陈出来,成为四韵。’即表明是在给自己的诗写序。”
“王勃真在给自己的诗写序吗?有谁听说过关于这次宴会的有趣故事?”
陈贵良看向台下。
班长李锐举手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宴会举办者是当地都督,想让自己的女婿出风头。所以其他人都不敢写,或者故意写得很烂。但王勃不懂人情世故,一篇《滕王阁序》惊艳四座。由于写得太好,都督没有生气,还夸王勃是天才。王勃当时没有功名,写文章之前没人看得起他,这篇文章写出来就出名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因为具备扮猪吃虎、装逼打脸的爽文套路。
不止学生们听过,在座记者也多数都听过。
陈贵良点击鼠标,指着投影屏说:“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哪里我没查到。但《新唐书·王勃传》里有记载,称别人都不敢写,唯独王勃敢动笔。洪州都督气得去上厕所,每当王勃写出几句,吏员就去厕所汇报。一篇文章还没听完,都督就已直呼天才。”
“还说王勃都不用仔细构思,喝醉了就睡,睡醒了便写,不改一字而成篇。‘腹稿’这个词语,就出自此典故。”
“感谢学校开放图书室,让我能查找《新唐书》。”
最后一句话,严校长听得极为受用,培养出文学天才他也有功劳。
媒体记者和学校师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知道了“腹稿”的典故出处。
“《新唐书》就是瞎编的!”
陈贵良猛地来一句,掷地有声。
台下众人,立即来了精神。
一个高中生,敢断言《新唐书》瞎编乱造?
只见陈贵良再次点击鼠标:“唐代的科举和官场,跟宋明清是不同的。唐代虽然也有科举,但做官主要还是靠举荐。出身门第比科举更重要。”
“而王勃出身河东王氏,属于太原王氏的分支。《三字经》里有一句‘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即王通,正是王勃的爷爷!”
“宋人编《三字经》的时候,把王勃的爷爷跟老子、庄子、荀子、扬雄并列为五子。可以想象王勃的出身有多么显赫。在注重门第的唐代,一个地方都督敢跟王勃摆脸色?”
“欧阳修在编《新唐书》时,代入的是宋代官场环境,却没有仔细考究唐代什么情况。至少在《王勃传》这一节,《新唐书》绝对是瞎编的!”
山城晚报的记者举手说:“《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或许王通在唐代并不出名,而是在宋代才地位提升的。”
“也有可能。”
陈贵良微笑点击鼠标,投影屏出现一串文章标题。
陈贵良说:“《王子安集》很难买到,新华书店里找不到,网络上也搜不见。上个星期,我请严校长带我去本市的川理工图书馆,有幸发现了一本1995年出版的《王子安集注》。”
“在王勃的这本文集里面,收录了四十多篇序文。其中一大半,都跟《滕王阁序》一样,是王勃在宴会时做的序。也就是说,王勃不论走到哪里,都属于明星人物,宴会作序都由他来执笔。”
“而王勃写完《滕王阁序》没两年就死了,这些序大部分都比《滕王阁序》更早。王勃早就出名了,洪州都督敢欺负他?这也能佐证《新唐书》是瞎编的。”
台下的老师和记者,已然被陈贵良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