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沛潇、管上学率领下,晓行夜宿,于第三天傍晚到达重庆城,只见一片残破景象,城内,行人稀少,店铺稀疏,大不如前,大家找了个旅馆住下。翌日辰时,这一大群人来到巴县衙门前,知县田大人刚升堂,管世敦找门子通报县太爷:“遵义府绥阳县县民管世敦就移民之事求见。”
一会就听见堂里面喊道:“传管世敦进见!”
管世敦大步进去,单膝跪地,手举绥阳县写的移民巴县的公函和高大人给田大人的私人信件,田大人先看了公文,接着看了看高大人的举荐信,心中大悦。
说到:“自朝廷下诏移民填川以来,你是第一个来我巴县插占为业的人,本人非常欢迎,高大人谈到你引进新的粮食品种,对你大加赞赏。能否讲讲你引种的是什么东西吗?”
管世敦:“当然可以,但百闻不如一见,我自愿移民填川,就是为了在四川推广,让广大贫苦百姓能有填饱肚子的食物。田大人,我带有做好的包谷粑和煮熟了的红苕,如你在烤火的话,放在火边烤热了,大人即亲口尝尝,实是非常可口的。”
田大人:“我身边有火盆,可以烤,管世敦,去你行囊拿来烤给我尝尝。”
管世敦对门外喊道:“大哥,请拿一个包谷粑和一个煮红苕来给大人品尝。”
一会儿管世衡用一个碗装着这两样食物进来。
田大人叫衙役将他的火盆移至外面的堂上,管世敦与管世衡即在炭火边烤起来,一会儿便香气四溢。等烤透了,管世敦装在碗内,端起放在田大人面前。说道:
“田大人,是否需要我先尝?”
田大人:“不用!”
说完掰下一块包谷粑放在嘴里嚼了起来。说道:“不错不错,清香可口。”
又掰一块红苕,放在嘴里,连说:“好吃,甜甜的,软软的,老年人最适宜。”
并各掰了一块给旁边的师爷尝尝,师爷也连说:“好食品,是好食品!管世敦。这两种产量高吗?”
管世敦:“回师爷的话,包谷种好了可亩产一千斤以上,绥阳高大人亲眼见我收的一块地,五百亩大田,亩产一千一百斤,红苕种好了可亩产三千斤。”
田大人:“师爷,管世敦是绥阳县务农的高手,知县高大人亲自给了“务本力农,济世惠民”的匾,是我县不可多得的人物。你看哪个地方好,就安插在哪里。”
师爷:“本县西缙云山与中梁山之间的梁滩坝,地势宽平,有山有水,哪里是我县最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可以在哪里插占一块地方。”
田大人:“好,就去青木关,就占梁滩坝。”
于是拿笔批了管世敦等人落业青木关。
管世敦:“田大人,所占田地有限制没有?”
田大人:“高大人信中已说明。你要引种新品种。需大量的田地,所以。你需要多少,就占多少。”
于是田大人又在批文“落业青木关”后填上“任其所占,皆为己有”八个字。盖了大印,递给管世敦,为了表示他重视移民,特起身送到县衙门口,刚到门口一眼就看见龙沛潇,于是喊道:
“原来是龙会长亲自光临,快进大堂看座。”
龙沛潇指着管世衡几兄弟说道:“这是世侄”,又指着管世衡,说道:“这是我的女婿。”指着管上学说道:“这是著名的管郎中。”田大人一听管郎中,立即问道:“是当年让龙会长令堂起死回生的管郎中?”
龙沛潇:“正是,他就是管世敦的父亲,这次随世敦一道,准备在重庆立业,开医馆济世救人。”
田大人:“失敬,失敬,我们巴县目前太需要管神医这样的奇才,如管神医愿意,我立即在城里找个好地方给你开医馆,看来龙会长想回重庆恢复龙兴药业,这太好了,本人非常欢迎,如需我田某的地方,尽管吩咐。”
龙沛潇:“我和管神医非常感谢田大人的关照,管神医他们先去青木关把地占了再说,我要去望龙门看看我的门面院子还在不在,然后我们再来找大人,这就告辞了。”
田大人:“兹事重大,我派个书办去给你们安排。”
管上学:“谢谢大人。”
一行人便告别田大人,离开县衙。
龙沛潇:“田大人原为酉阳县令,可能迎降及时,得升任重庆府首县巴县县令,他曾是大哥属下,与我很熟,今后世敦有什么事可直接找他就行,我最近几天都可能在望龙门药市一带活动,你们可到哪里来找我。”
管上学:“我们去了青木关以后,先把地占到手,然后再看情况,我会与龙会长联系的。”
管上学在重庆石桥铺行医时就知道青木关的大路,青木关是重庆北部的一道重要关口,明末还驻有重兵。
到了青木关,找到里正,书办去说明情况。
里正:“欢迎管世敦来插占落业,山坡田地多得很,随你占,我看这样,为了有个归拦,青木关以南,通北碚的梁滩河以西,缙云山主脉以东随你占,你要用树枝表明地界。”
管世敦:“谢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