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盛世梦照明 > 第三十五章 战马啸啸(第2页)

第三十五章 战马啸啸(第2页)

管世敦:“人家牛场那个老板只是喊价,而不是卖价,我把底交给你。我只有两万两,你干就干,不干我去牛场保证能谈成。”

李老板一咬牙说道:“两万就两万,一手交钱。一手交马。”

管世敦:“好的,一手交钱,一手交马。回去写买卖契约。”

李邦主:“你们先去写好契约,我到江边去看我的马船,马上就回来。”

管世敦一式两份契约刚写好,李邦主就回来了,在中人下签上自己的名字,说道:

“李老板,趁天还早。我们去赶牲口上船,你也好去掉一块心病,把银票揣在怀里稳当。”

李老板:“要得,早点交了我今晚瞌睡都好睡些。”

李帮主带了几十人到山谷,边点数边赶起走,结果一点,比李老板报的多了一千多匹,赶完了,管世敦把两万两银票给李老板,追上李邦主。递给他三百两银票作引荐酬劳,带着王长顺回重庆去了。九天后船到北碚,在王长顺的带领下到了官马场,管世敦在垭口接他,这些马进到官马场后,立即进入圈中享受美食,管世敦给了六百两运马费。随后带他参观了利川镇五万亩良田,青草坝的坡改梯现场和二万亩已改好的水田,还参观了盐井与制盐作坊。李邦主才知道管世敦是个真正的大老板。管世敦邀请他去重庆城耍几天。李邦主说:

“管老板。我耍得起,我们帮耍不起。已耽误一天了,明天一定要南下,府上只有改日再来了。”

送走李邦主。管世敦又回到官马场,对王长顺说:

“长顺,你注意到没有,这群马的品种比较好,骨相、口齿、色泽都是上乘的,只是缺乏精饲料,故而显得不壮实,因此精饲料上加多些,只要膘起来了,壮实了,这六七千匹就可卖出了。这样,你的担子就轻松一些了。那几十匹乌骓马,想法单独饲养,这是最优秀的马种之一,是放在大天池一个单独的草场养呢或是就在这里养,我拿不定注意,你说呢?”

王长顺:“当然单独饲养好,让他们繁殖起来,再卖不迟。在北边十里外有个千多亩草场,正好作名马场。这里买主一来,看上几匹,你能说这几匹不卖?”

管世敦:“那就是这样,叫长利带人来接过去。最近有一批秋驹陆续要生了,一定要严加看护,这批马一个赚钱点就是孕马多,有好几百,到明年开春后,就要平添几百匹小驹子,到秋驹一下来,光这一批就要涨一成,我年终时都有奖的。老实,你两兄弟成家没有?怎么没听你们谈媳妇呢?”

王长顺:“我们都有媳妇,在南木坝山里头。”

管世敦:“过年时,回去一个去接来,这里事多,有事干就有工资,又不要你养活,怕什么?”

王长顺:“谢谢老板。现在马多了,铡包谷杆的人太少,至少要增加十来个人才行。”

管世敦:“好,我马上调人来。你看,还差什么?对了,你在这群马中挑一匹最好的,我要送人。”

王长顺:“要得。”

转眼就秋去冬来,腊月临近,三嫂这一年来主要在管城里的酒楼,不常在东院,一天管世敦去城里,向刘大人汇报贵州买马的事,顺便探望他的伤好完没有。

刘大人:“赤兔马真是宝马龙驹,还有没有这样的宝马,给弄一匹来,送给我儿,他已是成都将军纳兰大人的部将,他也是爱马成癖,那回去省城会议,见到了我这胭脂赤兔马,爱的很,接连问哪的弄得如此宝马,我说像这种天生神品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哪的是银子买得到的。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想给他弄一匹上等良马,这也只有找你想办法了。”

管世敦:“我早就料到刘大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我岂能不留意,这次买马,我已选中一匹,已单独养在东院,是一匹乌骓马,卖马的人不识货,饿的瘦瘦的,等我把马膘催起来了,你再看,你都会爱不释手的。我三嫂说,这像书上说的昭陵六骏中的拳毛騧,拳马騧是匹什么马啊?”

刘大人:“拳毛骢是唐太宗征战时所乘骑的宝马,刘芳这丫头什么都懂,世敦,有些事你还要向她请教才是。”

管世敦:“刘大人。过年时又去官马场看看吧,我这回可买了一万三千多匹,成年马有近七千匹,等膘催起来了。如果刘大人要的话,明年三四月份就能出场了,我可是全力以赴为前方准备。”

刘大人:“纳兰大人的通知已下来了,二月初就要去省城开会,计议春季攻势,肯定纳兰大人要提买马的事,到时你的拳毛驹能牵走吗?”

管世敦:“能,我买回来已二个多月了,现在都拿得出手了。再养两个月,牵走绝对没得问题。”

腊月二十三转瞬即到,四位大人又齐聚管家东院,听管世敦讲今年的收获,来年的打算。

管世敦讲了他农作上的收获,尤其是合州几万亩田地中所开七万亩皆当年获得好收成,连抱孙谷收的好谷子都够一百四十八人吃一年,并且已将青草坝的坡土开垦出来,二万亩干田已恢复成水田,这样明年就是七万亩水田种谷子。二万亩梯土种包谷,全用来喂马。缙云山下二万亩旱地种包谷和红苕,部分出卖,部分喂猪、喂山上的牛羊。山上的牛羊已进入正常的卖出阶段,供应重庆自己的酒楼和市场。

管世敦说:“我在重庆城售卖处的屋后,建了个大水池,并在各酒楼也建了鱼池,所以,现在是每月只打一次鱼。送进城养在养鱼池里慢慢卖就行了。随着移民重庆经商的人越来越多。酒楼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收银也越来越多。每座每年进银约三万两左右。十一座年入三十万没问题。官马场的马匹是有进有出,由于主要是为军需提供的马匹,只要不亏本就行。现在是头年,已提供了二批军马,做到了持平。作为大清子民,为国尽力是应该的,即是亏了本也应坚持下去,因为在其他方面已早已赚了。开春又有军马出场了。”

管世敦:“井盐生产由于受战乱破坏太大,基本上是从头开始,从打井开始的,加上恢复盐井镇以安顿盐工,所产之盐,可能要二年才能收回成本。在盐业上我收获的是为重庆百姓提供了生活必须的东西,这对我就是收获,就是安慰。明年要再打两口井,估计就能做到收支平衡了。在三江船运上也顺利的在进行,也没亏本。“

刘芳:“承蒙列位大人的支持,管家可谓农作、果树、渔业,牲畜饲养、制盐、酿酒、酒楼、船业八业并举,大有收获,从目前来看,管家一半的产业已在合州了,这是一年前没有想到的,这得感谢田大人,顺便向田大人禀报的是到今冬明春我们以长工的形式将又移民二千家,约八千人,田大人如要像上司汇报的话,这点也可提及的。”

知府程大人:“何止提及,应大书特书,朝廷十分重视移民填川,而且还看重扎不扎得下根,是考绩地方官吏的一个重要方面,考绩好的升迁就快。”

田大人:“这可真的谢谢你们管家,合州因三江之汇得福,也因三江之汇得祸,人们是知道的,大片大片的没得人烟,看起来都心痛。振兴合州任重道远,我心里清楚,世敦、刘芳,我田某只仰仗你们了。”

管世敦:“田大人有恩于我们管家,理当为田大人分忧解难,只是…”

田大人:“只是什么?”

刘芳:“只是凭我们一张嘴是招不来人的,贵州山民很实际,没有切实的保障,没有看到自己耕作的土地,他们是绝不会来的。今年初,他们被安排在利川镇,有五万亩耕地可干,有房子可住,我们希望他们把媳妇娃儿全搬来,他们全都愿意,没有接媳妇的这回都赶快回去结了好带来。这九万亩已安排了,又要新招人必须大人给些好地才行。”

田大人:“这一点问题都没得,刘芳,你看中合州那片地?”

刘芳:“大人,你合州城对岸东接盐井镇那块地能给吗?”

田大人:“能,肯定能,只是能不能讲讲为什么要占那块地方?我可真是当局者迷。”

刘芳:“如是这样,管家的地就可西连利川镇与合阳镇,东接盐井镇、青草坝、官马场,又都紧邻嘉陵江,交通便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