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盛世梦照明 > 第三十八章 手足情深(第1页)

第三十八章 手足情深(第1页)

管世敦一行到成都后,先看了几个造船坊,然后直到铁市口,这里人来人往非常多,各种铁工具应有尽有,问了好几个人,才问到卖大龙锯的地方。这是锯子专卖点,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锯条应有尽有,成套成套的,管世敦与杜匠师商量,买下大龙锯条二十片,套锯十套,刨刀十套,以及各种锯条的拉手一大包,雇了两匹骡子,拉到住处,再买到从成都到泸州的上等舱客船票,杜匠师就带着这批东西返回泸州去了。

管世敦租了两匹坐马,在成都郊外走着,他突然发现,已时过八月,水稻还在扬花,至于收割肯定要九月底了,忙下马问一老农:

“请问大叔,怎么谷子此时尚在扬花呢?”

大叔:“这是晚稻,六月初插的秧,所以至今才是扬花的季节,要九月底才收割。”

管世敦:“既是晚稻,必有早稻,二月插秧,五月收割,大叔,我说的没错吧?”

大叔:“没错,正是二月插秧,五月收割。”

管世敦:“二月要插秧,我正月就要撒谷子到秧田,难道不怕冻吗?”

大叔:“你不晓得先在屋里泡谷种呀?泡好谷种再撒到田里立即长秧子,就避开了正月的冷天。”

管世敦:“有道理。大叔,早晚两季产量有好多斤?”

大叔:“种的好,肥料足,两季八百斤是得得了的,比单季高二三百斤。”

管世敦:“大叔。种两季稻有什么要求?”

大叔:“主要是要敞阳的田,太阳经常晒得到的,背阴的冷浸田就长不好。”

世敦:“大叔,早晚稻是同一种谷种呢。还是两种?”

大叔:“它实际上是一种生长期短的早熟谷种,我们都是用同一种谷种,种这种谷子虽然产量高,但人要累得多,所以川西坝种双季稻的并不普遍,尤其是缺乏劳力的家庭。”

管世敦:“这点我明白,不知道谁在出卖这双季稻谷种?”

大叔:“这怕只有赶场天去看了。”

管世敦:“我要两千斤。”

大叔:“这两千斤不是小数目,只有大的场镇赶场天才行。”

刘芳:“大叔,县城有专门经营谷种的商店没有?”

大叔:“我想应该有。乡场买不到的,都说到县城去买。”

结果,就在成都找到了专门交易种子的集市,什么种子都有。

刘芳:“看来这次买回谷种的条件不具备,因为我们要去隆昌和荣昌,不如等晚稻新谷下来再专人来买,然后雇骡子运到涪江边,再由涪江直接运到合州青草坝,明年那里先试种,如果效果好。后年几十万亩全面铺开。”

管世敦:“就这样。成都最有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武侯祠和杜甫草堂。”

刘芳:“还有薛涛井,当然还是武侯祠最有名,‘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走,先到武侯祠。”

管世敦:“哎,入学时学的点唐诗,早就还给先生了。刘芳。我爹早就说过。你到我的身边,犹如刘备得到诸葛亮。真是这样,那天下午船坊家底的细账一算,算的廖夫人哑口无言。你又及时发现帐房先生是个人才,当即聘用,要管好这么大的家业,缺的是人才,你的两级管事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我现在出来身上都轻松多了,有你,我真是如鱼得水呀!”

刘芳:“只要我们把舵掌好,船就可一往无前。”

管世敦:“是的,划船的人好找,掌舵的难找,只要我们任用得当,他们都会好好干,主要是遴选好管理层的人。这两个月就是对韩林虎的考验,如他管理的好,我就任他为造船坊的管事。”

刘芳:“这是对的,在管理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提拔人才,我们则是管好这批人才就行,不一定事必躬亲。”

两人说说谈谈,拜谒过武侯祠、杜甫草堂、薛清井之后便策马南下了。

三天后赶到荣昌,由于经济状况的恢复,纺织作坊的增加,对各种织机的需求量很大,售卖各种织机已成一个专门行当,形成了一条织机巷,里面有各式织机售卖。

今年七月,管世敦回绥阳时是仔细看过管世衡的织布作坊的,与这些织机相比,已显得老旧了,该换代了。

管世敦:“这些新织机比大哥麻布作坊的好得多,织出的麻布质量高得多。大哥由于思路没打开,加之两头忙,造船厂是没经营好,但大哥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却是有求必应,不遗余力的。几年来,我们要人力他给人力,要东西他给东西,每年约半年都在为我们办事,我心里总觉得对大哥亏欠得很多。刘芳,在船厂上我们只想让他独立干,完全撒手,没有在他经营吃力时帮他一把,事后想起来心中歉疚得很。”

刘芳:“想起来也是,我们只晓得拿钱接收他的船厂,却没有帮他出主意、想法摆脱困境,可能大哥大嫂心中对我们有看法了。世敦,我们要为他们做点具体的事,实实在在的帮一把才是,比如帮他们买批好的织机,找些熟悉新织机的工匠,以及请到大匠级的染工给他带去。”

管世敦:“刘芳你说得对,这两点都很必须,大哥临走时谈过这两方面的需求。如果有完整的作坊出卖,可连人带设备全拆迁到绥阳去,只要绥阳城内龙姻伯的龙兴药业房子还在,就在城里开设作坊,加上我们弘仁堂的院子,就已是很大的织布作坊了。可惜没带姻伯给荣昌商会会长的信函来。”

刘芳:“荣昌县已属重庆府,其商会会长应当知道重庆管家,今天天色不早了。明天去拜会荣昌商会会长。”

他俩来到荣昌城关昌元镇玉屏大旅社选了间上房住下,然后到街上看了一下,主要街道就是大东街、大南街、玉屏街、文武街,商会就在这几街交汇处的县衙附近。与他们住处仅有半条街的距离。

第二天夫妇俩备礼来到商会,递上投刺,很快一人出来热情招呼:“管大老板光临敝县商会,蓬荜生辉,敝人陈礼元,敝县商会会长,兼麻布帮邦主,请进,请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