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联璧:“回皇上,臣仍想让他习武,以捍卫大清江山。”
康熙帝:“好,将门虎子,朕先封个龙骑尉的职衔,习什么兵器?”
傅联璧:“仍用关刀,我教他!”
康熙帝:“我国古代有易子而教的传统,很有道理,你最好给他找个师傅。”
傅联璧:“一时之间恐难找得到!”
刘芳:“大将军,我为你举荐一人,使大刀的,吴三松老将军的大刀刀法我见过,有出神入化的功夫,你可聘他为教习,他已到重庆了!”
康熙帝:“大将军,眼前有一位最好的教习你却忽略了,刘芳作为他的兵法教习再好不过了,请刘芳将刘伯温军师的用兵之术,三韬六略传给忠康,必定造就出一代统兵大将。”
和硕:“刘芳姐,这个徒弟你一定要收下,而我还不交学费,我还有个想法,还要请刘芳姐和世敦,也教他经邦济世的管理才能。”
康熙帝:“皇姐想得周到,在管家才能造就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人才。”
管世敦、刘芳:“臣遵旨!”
康熙帝:“目前可谓天下承平,但大清的西部是个多事的地方,需干臣镇守,以确保西部的安全,我仍想委任姐夫为镇西大将军,驻守哪里,现有的四万兵马仍归你指挥,鉴于管世敦,刘芳在重庆,朕特许大将军府设在重庆,你也不再兼任成都将军,我不再设成都将军,另授个长江水师提督之职让你兼着,我这只是一个想法,皇姐和姐夫以为如何?”
傅联璧:“臣遵旨!”
和硕:“同意陛下的安排,我很习惯重庆的生活,只是能否将吴老将军调任重庆?”
康熙帝:“可以,就让他任重庆镇总兵。”
和硕:“谢陛下,为皇祖母庆完大寿后,我便原船返回,我和联璧诚邀皇上明春巡行西南,看看西南壮美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
康熙帝:“皇姐盛情相邀,朕当认真考虑,如安排得出时间,一定来看看,当然此次是南巡也是微服私访,以免扰民。”
管世敦:“我们一定也诚恳希望皇上南巡,看看勤劳的四川百姓。”
康熙帝:“谢谢管世敦一家的盛情,如果南来。一定到你们家看看。”
和硕:“望陛下早做决定,我们也好做接驾的准备,”
康熙帝:“刘芳,先前大将军给我讲了。你们俘虏的敌船中有只法兰西新造的铁甲舰队,大将军组成长江水师,按一般情况,战乱中多乘乱一火而焚之,以免被敌人再用,当时你却把海冦的船和船工完好的保留下来,这又是为了什么?”
刘芳:“当时海冦在几百里外已陷入我们的重围,即将被全歼,已不存在利用问题。这些船都是国家急缺的物资,国家久逢战乱,经济实力有待提高,也拿不出钱来造这么多的船,不如将其利用起来,不能走海上,在长江上从事客货运输也是可以的,至于驾船的船工,并不是海冦,当区别对待。对海冦我一个不留的杀无赦,但这帮人是船工,是大清子民,故争取他们反正,归顺大清,道理给他们一讲他们就归顺了,又成了驾我的这些船的船工,跟随大将军回到重庆,在船只改造期间。我安排他们在果园那儿帮忙。他们很高兴。”
康熙帝:“刘芳,你的想法很对。做法也很对,处处为国家着想,对黎民宽宏大量。朕很赞赏。”
管世敦:“到重庆后我立即着手盖大将军府,不知公主和大将军想盖在什么地方?”
和硕:“刘芳姐懂风水,让刘芳姐帮我们选。”
刘芳见皇祖母一直坐着未动,担心她老人家腿脚不方便,便说道:
“皇祖母八十高龄,行动还灵便吗?”
太皇太后:“已不太灵便了,八十啦,这也属正常啦!”
刘芳:“能否让我爹给你看一看?”
康熙帝:“管郎中向来有神医之称,正好请他为皇祖母诊断一下。”
太皇太后:“那就有劳管郎中了。”
管上学走过来,坐在太皇太后侧边为她切脉,切完后,再切左手,说道:
“太皇太后大约十几年前左腿受过一次伤,已伤及经脉,经医治骨伤虽医好,但经脉并未痊愈,最近经脉的伤有所复发,便影响行走,不过这是个小毛病,我可立即治好,太皇太后同意否?”
太皇太后:“说的完全对,管郎中真神医也,连我十几年前受过伤,你一切脉便知道,行!马上就治。”
管郎中:“太皇太后,我用针灸为你老人家治不介意吧?皇上同意不?”
太皇太后:“我扎过针灸,我不怕。”
皇上:“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