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盛世梦照明 > 第八十二章 复兴川中(第3页)

第八十二章 复兴川中(第3页)

说干就干,十几个建房队搜罗了附近几十里的废旧院落、猪圈。在山脚,建起了一个可容千五百人的村子,在东边地边上建起了可养万头猪的养猪场,刘芳为此付出了一千两银子的代价。

他带上木工邦的几个匠师,专门回青木关一趟参观酒坊的房屋和制酒工具,匠师们十分认真记了尺寸,画了草图,由于南充的坊址大一倍,因此,建了十个坊间,制作了十套设备,并在长工中新招了一百徒弟在青木关培训。

同时各县抽一百人,集中垦植了这五万亩,修复了水渠,因为中间有条小河,刘芳特别下令在小河上修了个很厚的石坝,中间安上闸门,提高水位,以便将河水引入田土之中,实现自流灌溉。

最后暂时留了一百人种菜,一百人随她走水路,在泸州,进入一条小河到达荣昌,买了各种类型的猪五百头,其中种公猪十头,母猪一百头,子猪一百头,架子猪三百头,先寄养在重庆随着蔬菜的逐渐长出,三个月内全部回到南充。同时又抽的一千老长工也到了尖顶山下的村落之中,其中饲养猪的五十名媳妇、姑娘则在养猪场饲养猪,东方则包了顺庆几个大县的米麦坊的麦麸、米糠作为猪饲料。

刘芳让在京师的正瑜从粮食邦中打听到高粱品种中最好的是东北,南边最好的是湖北荆州。于是专门让岳雷派人买了五万斤高粱用无极舰运回来,并让在沙市虿船上的管事也买了五万斤高粱种回南充。刘芳打听到苏扬二州一带所产果酒最著名,于是让正玺与该酒坊联系从缙云春酒坊派出四人付以重金进行学习。

腊月间,从合州等地调来的双季稻种子。很快运抵各片,在老移民的带领下,纷纷准备育秧,初五刚过各片纷纷犁耙第二遍,并施淡肥,一月底,普遍进入插秧,到二月底全部栽插完毕,半个月后全部返青。长势喜人,又追第二次肥,促进秧子迅速生长。

调往成都五百年轻人回来三百,另加两百熟练的匠人,在建成的作坊中正安装调式各种纺织机,操丝的设备简单,从新收的春蚕开始试缫。

高粱地整地时便平整了地,春节前便放掉冬水,犁了头遍,年初五刚过便犁第二遍和育高粱秧。以及起垅,二月中旬,高粱苗已长半尺高了,便开始栽高粱,五万亩中,东北高粱与荆州高粱各占一半,四月下旬早高粱便开始含苞抽穗,越来越显出东北高粱比荆州高粱好,同时又开始育迟高粱苗。

果树也长势喜人。由于栽树时间充足。坑挖的大而深,在秋末便栽好。又追施了肥,因此开春后多数都开了花,挂了果。首批桃李下来送到吴大人和万大人手中,请两位大人尝新,感觉很好,水果开始投入市场。官绅百姓皆觉满意。刘芳特别规定,果园的果树来自顺庆各县,因为要优先供应顺庆各县的水果小贩。

时近十月,一切皆进入正轨,刘芳又把正仕、芙蓉调到南充来,让他带着东方准备栖乐山避暑小楼的修建,他们两个修过秦淮河的避暑小楼,有经验了,他们带着四个侍卫,住在山下修好的大屋中,仔细勘察了栖乐山的第二台第三台,共有四万亩,参照江宁的两层中式小楼样式,在林中布了五千二百二十栋的点,并勾画了详细的分布图,包括道路和五十个购物的商店,经刘芳审查修改后,便开始找木工邦招标承建,八县木工邦中标,仍以每栋十八两包工包料分包下去,要求明年三月底完工。

考虑到顺庆府各县的购买力,芙蓉在江陵避暑小楼基础上对房子进行修改,每栋只上下共六间,售价每栋二百两。在二月底开始在顺庆府各县预销售,并在南充西门有四轮马车接送看房,除了保留的二十栋得快销售一空,只卖出一百零二万四千两,净赚九十万两,与开发川中的直接支出持平,顺庆的府县主官皆得到一栋。四月份便有人陆续搬进避暑了,五十个购物商店的生意也逐渐兴隆,招聘的管理人员也很得力,脑袋聪明的东方,又盯上了风光秀丽的、嘉陵江环绕而过的青居山,准备打造成集休闲、游览、避暑为一体的胜地,得母亲刘芳的支持,已花三万两的低价买了下来,准备打造成管家又一处产业。

酒坊建筑简单,投产最早,当顺庆大曲酒放在吴大人、万大人面前时,皆称香味醇浓,有劲,五月,到苏州扬州学习制果酒的回来后有二人留在重庆制重庆家家乐,回南充的很快用新鲜的水果发酵,蒸煮,再经过与缙云春的勾兑,产出了一种有一定酒味和略有点点酒味的两种果酒——顺庆家家乐,酒量不大的吴大人特别赞赏略有点酒味的那种,他说:“酸甜、酸甜的又略带一点酒味,很好喝。”

刘芳特别邀请总督刘大人和巡抚查大人及提督谭大人来主持开镰仪式,结果查大人要留成都管全川的工作,只刘大人、谭大人来了。

开镰仪式就在南充对面的高坪坝进行,在坝边搭了个台子,张灯结彩,几班鼓吹,轮番奏出欢快的庆丰收的调子。

辰己之交,总督刘大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赞礼倌递给他一面锣,刘大人高喊:“开镰!”噹的一声,于是边割边搭,一会儿一个衙役用盘子端一盘刚打下的新谷送到几个大人的面前,只见颗粒大而饱满,金黄金黄的。

刘大人道:“谷子长势这么好。估计亩产四百斤以上。”

刘芳:“应有四百五十斤左右。”

万大人:“我看长得特别好的可搭五百斤。”

刘芳:“这也有谭大人的功劳,他的三万军士修复了年久失修的塘堰水渠,从而保证了要水有水,使丰收得了保证。”

刘大人:“我们养兵一是卫国。二是保民,保民方式多种,整修水利也是一种。”

刘芳请刘大人去看侧边中坝的牧牛场,坐船刚登上岸,牧牛场管事杨忠便策马过来,刘芳道:“杨管事,快见过总督刘大人,提督谭大人。”

杨忠赶快下马伏地叩头,说道:“小民见过刘大人、谭大人。”

刘大人:“起来。起来,谈谈牛场的情况。”

杨忠:“是,养牛场养有黄牛,主要是肉牛,也养水牛,也就是耕牛,现有黄牛四万五千头,水牛两万头。两样卖势都很好,肉牛可卖到十两一头,耕牛可卖到十四两一头。买进时多数一头不到二两。”

刘芳:“过去我们不重视耕牛的饲养,还是李邦主提醒我们养耕牛出卖,李邦主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朋友。”

接着回城吃中饭,刘芳说:

“我们自己有餐馆了,有自己的酒了,望江楼一般赚不到我的钱了!”

上岸后,二辆二人坐小马车停在岸边,另有二十人坐的四*马车两辆,刘芳请刘大人和谭大人坐小马车前行。谭虓坚决不坐。要刘芳坐,自己坐进大马车头排。刘芳只好坐小马车为前导,带领大家回到锦绣园大门前。

刘芳指着旁边的门楼说道:“二位大人,这就是川中锦官城。”

又指着面前这座黑漆大门说道:“这是锦绣园。寒舍便在里面。”

吴大人说道:“这是犯官前任知府的园子,户部指令卖出归公,南充无人买,刘芳大人出一万买了,加以修整培植,作为一休闲游观之所,对官绅百姓开放,让百姓进来玩,他们一家只住里面一个小院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