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顺二年(1458年)到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这段时间中,被史学研究者称为明清三个小冰河时期的第一个。
即便是进入了七月份,这种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不是烈日天气,也不让人觉得十分炎热,穿一件单衣就颇为舒适。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晴。
这是嘉靖要和朝臣复议,探讨收复河套之事的日子,也是翰林院休学的日子。
晨间,徐正卿依然按照惯例出门去跑步,刚走出到长安东路路口,便看到六部大臣、武官,正一个个带着倦色,三三两两的往承天门中走进去。
到了门口,报过寅牌,却不见皇城午门的两扇朱漆大门有任何动静,司阍只是将旁侧的小门打开,让大臣们从小门处走了进去。
进门之后,又有鸿胪寺的官员领着他们往西苑过去。
其实,自从嘉靖不上朝后,六部大臣们甚少有起得这么早的。
今日与皇上约见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早,偏偏夏言昨晚让他们一直商议到深夜不止,今早还要他们提前一个时辰到内阁,再将相应的材料和说法核准一次。
他倒好,因为得到皇上的批准,能够住在西苑中,就是辛苦了他们六部的,这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章服之侣、介胄之臣,睡睡不够,还累个半死。
与此同时,司礼监方向,黄锦、麦福、高忠等人还被四人一抬的抬舆被抬着,走在环西苑外侧的寂静宫道上,轿子上的人,还在打着瞌睡。
双方人员,从不同的方向过来,最终都会在永寿宫外站定,然后接受太监的伺候,等待皇上的召见。
严嵩今日也准时来到了宫外,但同为阁臣,他的穿戴却与夏言有很大的不同。
先前皇上亲自制作赐给夏言,后者却以朝廷大臣有事体统不能带的“香叶冠”,严嵩却带得十分舒服。
甚至他还要在冠上罩上一层青纱,以感谢浩荡皇恩。
鞋子他也穿的也是皇上赏赐的道士式鞋靴,主要由皮帛制成,就连官袍都是皇上给改造设计的款式。
他向来擅长这些小细节上下功夫,以达到预期的大目的,无论是面对宦官,还是面对皇上。
众人站定,约莫等了一刻钟的时间。
便见永寿宫的传出来一道尖锐的声音:“皇上诏群臣进宫觐见。”
话音方落。
众人立即噤声,排列成以两位阁臣为首,司礼监太监在旁侧,六部尚书、侍郎居于两者之后的队列,缓慢踱步往永寿宫中走去。
两个小火者轻快的走到门前,双手抓住门板,暗中用力气,把门板尽量往上抬起一些,减少其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可能产生的噪音。
永寿宫的整体建设风格非常宏伟,嘉靖自搬入西苑后,吃、喝、睡都在这里,当然修道的道场里面也设计了一个,位于背靠着御床的一侧,四方加饰了四面黑纱,叫人看不清晰里面的景象。
但他现在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于这种形式,外面玉煕宫已经作手动工,不日就能完成,可以让他的修行更加具备“专业性”,更加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