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帻军和高阳军团就像两把尖刀,深深插入天狼铁骑的两肋。血肉翻飞之下,天狼铁骑的伤亡激增,他们与吕布一样,也是以一敌三之局,却没有吕布的从容。
战场上到处都是刀锋入肉的闷响,还有尖锐刺耳的惨叫,此起彼落,不绝于耳。那声音如同从地底冥府中传来一样,阴森恐怖。硝烟弥漫,遮天闭日,连吹过来的风都说不出的凄厉阴冷。天狼铁骑的彪悍让双方都杀红了眼,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鲜血,有自己的,有同伴的,更多的是来自敌人。
正在双方处在胶着状态的时候,虎牢关忽然传来一阵清亮的锣声。鸣金就意味着收兵,董卓已下达了撤回关里的命令。
&ldo;什么!&rdo;吕布眉头大皱,他正杀得兴起,丝毫未落下风。他原本打算再用几十合解决掉刘备三人,然后再冲到敌方阵中配合天狼铁骑大肆冲杀。任何一只队伍都有它自己的灵魂,而天狼铁骑的灵魂正是吕布。只要有吕布腾出手来亲自指挥,那种蔑视敌人的骄傲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足以让他们击退任何敌手。
可董卓却好似没有他这样的魄力,这是最让他看不起的地方。
随着董卓的日益发福,胆子却越来越小,他自己不能打,难道也不让自己在战场上尽情发挥?还是他生怕自己功劳太大而会在魔族中影响到他的地位?
吕布很无奈,军令如山,他只能选择撤退。在他的命令声中,天狼铁骑开始有序地后移,而他自己则抛开刘备三人,为铁骑断后。
刘备三人虽想拖住吕布,让高阳军团等给天狼铁骑造成更大的打击,可吕布毕竟是堂堂剑圣,虽然在短时间内无法奈何他们三人,但想走还是易如反掌的。
看着天狼铁骑在吕布的掩护下安然退回关去,刘备暗自叹了口气。同盟军已显示出了足以撼动董卓的实力,这样下去董卓恐怕不会再轻易正面交战了。虎牢关坚实如铁,他们若真的闭关不出,同盟军想短期内拿下的可能性甚微。
可如果这样无限期地拖下去,他们又真能达到誓师时的目的吗?同盟军看来虽声势浩大,可毕竟不是铁板一块,每个诸侯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本小帐,前些日子袁术拒不发粮给孙坚的例子就可见一斑。除非能一鼓作气,否则时间拖得越长,对他们就越不利。
不知袁绍会怎么想,希望他能有准确的大局观和围拢人心的能力吧。可惜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员,有心无力啊。
他四处观望,几只正准备叼食的乌鸦被惊上枝头。阳光逐渐变强,春寒乍暖,树木已开始抽枝发芽,可原本的绿意已被斑斑的猩红所掩盖。战场上的火渐渐熄灭,随处可见死灰般的烟。残肢断臂比比皆是,偶尔还能听到垂死之人的呻吟。那种呻吟就好似从地狱中发出,让人的毛孔都不由得收缩。有的人正蹒跚着步子,颤抖着找寻自己的断臂,有的人托着自己已经流出体外的肠子,也不知道该不该塞回肚子里。战场终将会打扫干净,可能清扫得了每个人心中的沉重与悲哀么?
战争是强权者的工具,而这些士兵又何尝不是战争的工具?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人能兵不血刃地推翻暴政?他不禁叹了口气,自己也不能免俗啊,自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想要在这个乱世出人头地,牺牲的也只能是这些可怜的&ldo;劳力者&rdo;吧。
第十二章生死参商(一)
回到幽州的齐舜,心情好了许多。这一趟虽然有些波折,可总的来说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甚至超过了他的期望。
乌丸已不用再去,苏仆延得到了齐舜的承诺,立刻屁颠屁颠地去找了北平乌丸首领乌延,把增开市集之事与他商量。乌延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看到丘力居在市集中尝到了甜头,早就摩拳擦掌地准备派使者到刘虞这里来商谈,有好处的事他是万万不能比别人落后的。没想到使者还没来得及派出,苏仆延就已把齐舜的话带到,满心欢喜之下,他自然也点头答应,同时居然说服了苏仆延提供给大汉的乌丸骑兵也要有他一份。
幽州以北的乌丸部落最强大的就是丘力居的辽西乌丸,苏仆延的辽东乌丸和乌延的北平乌丸,现在这三人都已与大汉化干戈为玉帛,其他部落还敢再说什么?一时间路上使者川流不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与大汉谈通商,似乎早已忘记一年前的现在都还像仇人一样你死我亡。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啊,事实再次证明这句真理。
而鲜卑的情况更夸张,弥加深受家人被害的打击,曾经昏昏沉沉了三天。可他一醒过来就拜倒在齐舜的脚下,大叫&ldo;五德圣人&rdo;。齐舜听得莫名其妙,细细询问之下才逐渐明白。原来鲜卑自古以来流传着几句谶言,据说是一千年前他们鲜卑族的祖先用鲜卑文刻在大漠中的一块巨大岩石上。大意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整个众神之地会出现一场大的战乱,三个巨大的帝国都会受到波及。不过,东方的创世神心存慈悲,一定不会看到百姓长年陷入涂炭当中。在那个时候,上天将降下五彩祥云,预示着一位有五德之身的圣人出世。二十年后,这位圣人会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世人与水深火热当中。与他为敌的人就等于与神为敌,下场自然可想而知。而他们鲜卑族人为了本族的前途,要听从五德圣人的命令,这样才能在那场战乱中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