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特工王戴笠完整版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第一,要求对行动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有的还必须经过特殊考验,以检查他们对军统的忠诚,一旦被中共发现或逮捕,必须能立即自杀,以防泄密;第二,要求对行动人员进行特种训练,不但要训练他们掌握各种行动技术,而且要训练他们怎样才能打入边区和延安,如何接近中共高级领导人等等;第三,要求研制最先进的行动技术武器,诸如定时炸弹、毒药、长短枪械和兵器等,以保证暗杀行动的最大效果;第四,要求调动各方面的内线、特情、中共叛徒、社会关系以及对中共情况熟悉的人,调查中共高级领导人的身材、面貌、特征、居住地点、活动规律、性格嗜好、亲朋好友、身边人员以及警卫人员的名单及情况等。当时,戴笠对这项活动的准备已有相当基础,仅一份中共高级领导人的警卫人员调查表就很详细。

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戴笠先后派出了几组行动人员,分批潜入边区实施暗杀计划,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行动人员不是被迫撤回,就是因为事机不密而被捕。为此,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曾问戴笠,为什么不在重庆等地选定一两个中共领导人进行暗杀?戴笠听了以后,大骂沈醉没有政治头脑。戴笠开导他,在重庆等地发生了这类暗杀案,任何人都会知道是特务干的,就会在政治上造成被动,给校长带来麻烦。如果发生在延安,便不能断定是特务干的,而我们却可以宣传是共产党内讧,相互残杀,以收一箭双雕的效果,彻底搞垮共产党。遗憾的是这件事终不能实现,辜负了校长多年来对我们&ldo;团体&rdo;的希望。这也说明共产党的内部组织确很严密,不是我们国民党所能比拟的。共产党确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戴笠说完了这些话,在办公室里来回兜着圈子,久久地不发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8_11特工三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0年7月8日,戴笠在重庆局本部纪念周上发表讲演,提出&ldo;以不变应万变&rdo;的原则,并指出&ldo;我们工作有三件事,就是情报、行动和电讯,一切工作以增进这三件事的效能为目标,个人方面都要合乎这个工作要求&rdo;。

戴笠是个搞情报的老手。在情报业务方面,他认为除了必须掌握《孙子兵法》的&ldo;用间&rdo;篇、&ldo;三十六计&rdo;等应变技能外,主要是如何善与人交,投其所好,了解对方心理,取得信任、学会驾驭人的办法。戴经常对大特务们说,概括而论,做特务工作,收集情报,并无一定技巧,而在善于做人做事,洞察人情世故。

如何洞察人情世故,戴笠的经验就是&ldo;五字秘诀&rdo;,即&ldo;裙、办、师、财、干&rdo;。只要抓住了这5个字,并懂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便无往不通,无往不利,无往不胜了。戴笠给手下的特务们解释这&ldo;五字诀&rdo;时说,中国人玩政治,离不了裙带关系;办&ldo;外交&rdo;离不了苏秦、张仪那样的说客。现在这样的人物,叫做驻京或驻地方办事处的处长。他们是个千里眼,万事通。

中国人玩政治,离不了&ldo;师&rdo;,师就是军师,绍兴师爷之流。现在的机要秘书、参谋长,是智囊,是出谋划策者,上下通气,一通万通。戴说:&ldo;我之将财字排在后面来谈,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它是压阵脚的东西。无钱法不灵,有钱买得鬼推磨。玩政治谁能少得了钱,古今中外恐怕都是一样吧。

当五字诀同时都抓到手是没有的,破竹过关,要一节一节因势利导地去干。&rdo;

虽然如此,在抗战以前,戴笠的特务工作仍然是以行动工作搞暗杀、绑票出名。但做情报工作,特别是做中共的情报工作,总是做不过中统特务。

究其原因,戴笠总结的这些&ldo;洞察人情世故&rdo;、&ldo;五字诀&rdo;之类的情报工作经验,都是从做反蒋派情报实践中得来的,用到做中共的情报实践中总是不灵,故而系大头目陈立夫历来对戴笠手下的特务是看不起的。但是抗战以后,情况为之一变。卢沟桥一声炮响,国共二度合作,中统顿失工作对象,一时无所适从。倒是戴笠的军统特务,因适应形势的需要,不独在除奸、暗杀等行动工作方面大出风头,而且通过运用&ldo;五字诀&rdo;做日伪情报,特别是在通过大批投伪的汉奸特务取得情报来源方面占尽优势。在当时&ldo;抗战第一,军事第一&rdo;的口号下,日伪情报被提到重要位置,由此,军统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陡增。在此基础上,戴笠进一步从组织体制上加强特工队伍的建设。

1941年9月18日,戴笠针对沦陷区特务工作的特点,就加强情报工作发出手令:&ldo;一、第一处所拟工作部署之地区,固属重要,但有许多地点,只设一通讯员,不另设交通,则紧要情报之取得,临时由何人传递,实一问题。故组员与组长之间,如不设立交通,则每一单位距离组部较远地区之通讯员,非设置一助手不可。二、无论在任何地区之通讯员,均应有适当之职业掩护,而此种掩护职业,亦须便于活动者,如在阳罗之通讯员,最好以开小杂货铺为妥,因为万一无电台可通,亦可借采买货物,至武汉送情报来也。

至于掩护商店,不一定要吾人自己来开设,可于当地物色可靠有知识之小本商人,详加指示,而令其担任也。&rdo;由此可见,戴笠对情报工作体制的要求,重在实用、实效,反对追求形式,沽名钓誉,搞花架子。这是戴笠在情报工作中能做出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