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特工王戴笠完整版 > 第155章(第1页)

第155章(第1页)

本来,戴笠是约定与梅乐斯、杜月笙一起,在6月25日从重庆动身的。

正在此时,传来了周佛海母亲在贵阳医院病逝的消息。戴笠是很会利用机会的,他暗付此次到东南接收,正要充分利用周佛海的力量作为跳板,此时周母去世,何不演一场戏给周佛海看看,也算是送给他一份见面礼。于是,戴笠吩咐去东南人员随杜月笙从陆路按原计划赶到贵阳会合。他一方面先行乘飞机到贵阳为周母主持办理丧礼,一方面指令军统局将周母在贵阳医院病逝的消息及自己专程去贵阳代其当孝子治丧的情况发电报告诉周佛海,戴赶到贵阳后,当即替周佛海披麻戴孝三叩首,然后为周母守灵、安葬、治丧,造墓立碑,并把一套照片派人寄给周佛海。周接到戴笠的电报后,一方面对蒋、戴异常感激,更坚定了报效之心,一方面向陈公博辞职守灵,在玉佛寺大做道场,登报开吊,极尽奢华之能事。

6月27日,梅乐斯、杜月笙分别到贵阳,与戴笠会合,改乘美国军用飞机到达湖南芷江。经芷江再转福建建阳。在建阳期间,戴笠、梅乐斯先后视察了中美所东南办事处和东南训练班,分别召集东南办事处特务及东训班师生讲话,要求大家随时作好接收的准备,抢先一步控制好东南沿海各大城市。

由建阳,戴、梅、杜一行乘汽车又转到江西上饶,与顾祝同进一步密商。

顾祝同原以为上海、南京离第三战区最近,蒋介石一定会把接收上海、南京的任务交给他。加之杜月笙和戴笠一起先行到东南沿海准备接收,顾又以为蒋一定会把上海的接收工作交给社主持,于是对戴、梅、杜的到来极表欢迎,并先后与戴、杜等密谋了两天如何将第三战区的部队与忠义救国军以及上海的帮会力量结合起来,阻止新四军进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做好东南地区的接收工作。谁知胜利后,顾祝同、杜月笙的目的都没有实现,这是出乎他们意料的,只有戴笠早有预谋,心中已有底牌。

从上饶出发,戴、梅、杜一行浩浩荡荡地到达安徽皖南雄村训练基地。

在雄村,戴笠先后召集训练班师生和附近的忠义救国军干部到雄村开会,发表讲话。因忠义救国军中很多人是上海帮会分子,故戴笠讲完后,总要请杜月笙讲话。杜每次讲话很简单,不外是勉励官兵早日打回上海老家等等。从雄村出来,戴笠一行开始去此行最后一站淳安视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2淳安一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淳安,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深藏于新安江畔的浙西大山中。在这里,重重叠叠的青瓦黑背,高高低低的白墙粉壁,缕缕袅袅的炊烟,荡漾着一派江南小镇静谧而安详的气氛。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铺成的小街从新安江边一直伸向镇内。在小街两旁,一家接一家的酒肆、茶馆、杂货店、货栈、旅店等,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繁荣。这个由&ldo;通济公司&rdo;用走私物资喂饱的小镇现在成了军统局和中美所准备接收东南沿海地区的前线指挥部。

戴笠、梅乐斯、杜月笙一行于1945年7月上旬到达这里扎下大本营,开始布置接收工作。戴笠第一项工作就是沟通与南京的周佛海、程克祥、周镐,上海的唐生明、沪二区的陈祖康,苏州的任援道等军统潜伏人员和汪伪汉奸大头目的联系,掌握南京、上海方面的情况。当时汪伪集团内部已是阴沉沉的一片末日景象,汉奸们在大厦将倾之际,一个个竟相过着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一些手上有点实力的伪军将领则通过各种渠道与重庆挂钩,没有实力的汉奸则拚命敛财,准备出逃,形势真有一夕数惊之感。戴笠指示军统潜伏人员,要他们相机转告一些汉奸头目,指示他们帮助军统做好接收工作,在关键时刻立功赎罪,对其过去的汉奸行为可以既往不咎等等。这在戴笠,虽然是出于权宜之计的一时利用,但是对许多汉奸大头目来说,却不啻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方面可以使他们不致顽抗或溃散,并帮助维持社会秩序,阻止中共武装的接收,另一方面则防止他们倒向共产党和新四军。以大汉奸周佛海、陈公博来说,当时都曾有过狡兔三窟的念头,暗中派人与新四军方面进行联系,试探条件,但周佛海后来一心投靠重庆,这与戴笠的欺骗利用不无关系。

戴笠在淳安期间的第二件工作,就是不断召见忠义救国军温台区指挥官郭履洲、京沪区指挥官阮清源、忠救军调查室主任刘方雄、中美所前进指挥所指挥官毛森等大特务汇报情况,研究工作,调整部署。按戴笠的接收计划是:一旦日军宣布投降,以就地反正的伪军和汉奸为第一批&ldo;接收&rdo;人员,指令他们就地维持社会治安;随后,忠义救国军是第二批接收人员,必须在3日内赶到南京、上海,接替伪军的重要防卫地区,其速度一定要抢在新四军之前;然后,中央军的大部队是第三批接收人员。按照这一考虑,戴笠指令忠义救国军的各总队都必须梯次向前移动,尽可能地靠近京、沪、杭地区,随时准备进入南京、上海进行接收,并指令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马志超,将忠救军总部由安徽广德向前移动到浙江余杭县,这里处于京、沪、杭、甬铁道线上,西距杭州仅咫尺之地,东去上海、南京也是指日可达。作这样的部署,可见戴笠志在必得的迫切心情和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