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

怪力小说>王者大荣耀 > 第144章 秦王曌八年(第1页)

第144章 秦王曌八年(第1页)

秦王曌?八年。

自三年春下旬,举行君王会盟,距结束至今…已去四年半有余。

天下局势为之大变,九州各国遂颁发檄文,发兵禹州,一场又一场前所未有之战争在禹州上演。

整个禹州,沦为纷争的战场。

太州、云州、邺州、中州、衍州以及禹州本土,合计六州数百万兵马,在禹州相继爆发了一次次战役,战况惨烈。

期间,犹以两晋最为惨痛,尤其是西晋王朝,自司马亨发动政变,匆忙即位,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然而风云动荡,局势千变万化,又面对接踵而来的内外动荡,上下很难齐心,在如此大势下,纵使这位新即位的西晋王再有雄心,再有抱负,可列国伐交,大战频频,禹州土地已是满目疮痍,数不尽的将士化为枯骨,庶民沦为夯土,军力、财政都大幅度损耗,不仅耗空了国库,军力更是死伤大半,元气大伤。

动摇了国之根本。

面临的处境,军力、财政、国力等方方面面都极为惨烈,打空了国力,从此后继无力。

整个西晋…已是日薄西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面对如此局面,西晋王空有雄心而无其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天下被列国蚕食。

最后…盛极一时的西晋王朝,在西晋王携全国臣工于三年前,双手供奉国玺,出都城阜平,受降于东晋。

东晋王大喜,亲率兵马至西晋都城阜平,收西晋之国玺,废西晋王,迎回美人玉姬,敛财千万记、及嫔妃无数。

此番壮事,实乃东晋举国之贺。

然而…两晋之间自来纷争,哪怕西晋王受降,与其争锋百年的西晋毅然成为了历史,消散于无情的战事铁蹄之下,但仅此…仍不能解东晋王之恨。

不过,身为一方君王,又碍于颜面,且在丞相沐天蕴的言说下,虽废西晋王,却封其为侯,归晋侯,

意指两晋归一,也或有他意…

如今的西晋王,也就是归晋侯,乃东晋之侯,府邸坐落于东都予陵,麾下无一人可用,又在东晋国都,看似封侯,实则圈禁。

这一点,天下人都心知肚明,或以此方解东晋王的夺姬之恨。

此外,西晋大量兵马被东晋整顿收编,悉数融入东晋军,就连原西晋大夫惠尤、黎开、武将虎昭等将领,大都贬为仕伍庶民、或为东晋所用,至于大用还是偏用…则是取决于东晋王。

为此,吞并西晋,令东晋恢复不少气血,兵马略为强劲,虽与几大强国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可也着实强盛颇多,挽救些许因为眼下战事而面临的窘迫局面。

同时这也意味着…两晋其一的西晋,已然沦为了历史,成为了列国会盟结束后第一座亡国的王朝。

令人彷徨。

也没有人想到曾一度恢宏的西晋,这么快就已不复往矣,沦为一片废墟,让人唏嘘。

而因西晋灭亡,此后禹州,再无东西晋之分。

然而,战事并不会因此结束,反而越发激烈,夏州伏龙君、邺州栎安君、云州太和君等众多君侯大将亲率列国大军,于禹州伐交,战事频繁,瓜分土地资源。

此外,天降率领的龙骑八字营,不与敌军正面交战,奉行出其不意之战法,率军各自奇袭,又彼此配合,令离阳君腹背受敌,甚至还曾一度奇袭至其国都长陵外百里之地,成为了梁军主力的一块硬骨头,令其死伤惨重,

也因此,梁王震怒。

王威之余,一次次檄文自长陵发出,梁王朝全面征调男丁,组建大军,以梁央侯为首的梁军,配合离阳君,阻击分散于各地却又彼此配合的龙骑大军…

而在九州列国都在伐交之际,远在禹州以东的沐州却是另一番局面,楚王麾下数位大将率军屠戮众多残余敌对势力。

至于列国爆发的禹州战事…一心独外的楚王并未掺和其中,似如其所说,懒得管理这些战事破事,

然而,这并不代表九州列国。

战事不仅没有减缓之势,反而越发激烈,禹州战火频繁,时刻都有大战于禹州上演,列国君王皆在密切关注此事。

天下黎民亦在观望,都在密切地关注战事的走向,因为列国伐交,可以说每一场战事都有可能决定天下之走势,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

太州,为夏王朝地界,因其国力犹为强盛,兵强马壮,底蕴深不可测,隐有九州列国之最,因而,此地极为繁华,江湖门派自不例外。

此外,在这太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非是列国战事,而是因这太州…有着一座极具盛名的宗派。

位居三门六派之列的天门。

天门与剑门、道门,合称三门,也被江湖称之为上三门,在江湖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知令得多少人为之侧目。

天门虽无法与王朝相提并论,但仅以一门三宗师,其影响力不可谓不深远,亦是执江湖之牛耳的一座可怕势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