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顶道:“那么上者的武功是什么呢?”
汪洋道:“上者的武功是精神,意志,和体能的三者结合。精神饱满,就可以神气自足,神气自足,就可以搬运气血,如此,才能发挥一个武者最强的力量!”
华顶道:“不错,所以我们学武的,要重精神。开阔心胸,畅通心意。”
这就是所谓的念头。
念头纯粹,做事认真,就能把事做好。
汪洋道:“可惜,大道千万,各有不同。虽然你华顶的功夫,是开阔心胸,包纳不同,但对我来说,却是不一样。我没有你那种心胸,到底,我杀了……呵呵……所以我的选择,只能是另有其道!我的道,就是童皇之道。”
华顶道:“童皇之道?人之初,是为先天,你修童皇,难怪可以达成如此的境界。”
汪洋道:“不错,不错,我的确是这样,修成现在的换丹。载元魄抱一,专注至柔,能如婴儿乎!世有善恶,世有烦恼,只有孩子,童真意趣,才会不担心,不在意那种东西!”
华顶道:“小孩子做了什么样的错事,大人都会原谅,但你却把这种童真意趣,当成了你回避自己罪恶的方法,却是不当,你如果可以果然的面对你……罪恶,想必你的功夫会大进一步,亦说不定!”
“华顶!!!”
汪洋脸色徒然一变:“你太过分了,竟然以此法来乱我的心,惑我的意。哼,我当年是……可是我对此无悔!学功夫,学艺,是干什么的?我老爷子自己年青的时候,杀人杀爽了,做活痛快了,却要限制我,我怎能这样凭白的接受?我怎能这样的承受?所以我无悔。”
原来汪洋的父亲老爹,当年是纵横疆外,新疆、蒙古、俄罗西甚至海外,可以说是大杀四方。他杀人,往往蒙面行奇,便隐行事,杀了人,别人还都不知道怎么搞的。因此,攒下了大量的钱财,可以养家过日。
到了汪洋的时候,他从小听自己父亲,怎么样,怎么样的在外杀人,他也跟父亲学了功夫,对杀人无忌,却因此让他老爹不爽。时代不一样了,还能如常的杀人吗?
可是汪洋长大,却是不这么认识,这年头,虽然说是和平,但还是大战没有,小战不断。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好好的打打杀杀呢。再说功夫,武功这种东西,自然是打打杀杀,才见真章,打打杀杀,才好使武功增长。如果不打不杀,那所学的功夫,只不过是花架子而已。至少,汪洋是这么认为的。这一点和老爷子想法相左。那老爷子想要把汪洋的功夫废了,他认为这汪洋如此好武好杀,必是要惹事生非,自然是要处理的。
任何一个武人,都有一点,是不能避免的。
那就是废掉武功。
武功是习武人的生命,他们可以没命,但不可以没武功。自古以来,武功被废,而自杀者,不知凡几。
在汪洋看来,不管他老子是怎么的想法,只一点,老头子想要废他的武功,他杀之无悔。
但,不得不说,杀人之后,汪洋的心境被乱,他的功夫越深,心思就越重。
如果这么下去,他非发疯不可。
自古以来,很多武林高手,因为心里不纯,功夫高了,反而变态,发疯杀人,很是恐怖。
这种人物,往往被天下不容,最后,还是被斩杀。
你再牛,再能,再厉害,能和天下斗么?
假若,华顶成名之后,不是隐躲,他功夫再高,怕也是会在某一日,被人围杀。
“虽有万般的理由……”华顶道:“可这社会,还有所谓的纲常礼法,你的童皇真经,的确是很厉害,可以用童心意趣,回避善恶纲举。但这样的功夫,实不为正道。我不能把那孩子,交给你。”
汪洋因为自己……那般的罪孽,所以创出了童皇真经,以对张三丰的观想,使自己变成一个童心意趣的人,在这种心境下,他可以回避善恶。因为一个孩子,做出怎样的无心之举,都不为恶,他的脑海里,没有所谓的是非恶念。想打就打,想玩就玩,想闹就闹。
但这门功夫,也是一种邪路。
没有那些是非善恶,这样,就容易步入歧途。
这种功夫,不把世俗礼法放在心上。固然,学这门功夫,可以如一个孩子一样,与世无争,老实善良,天趣玩乐。但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胡作非为,打杀玩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