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东南,大宋京都。
过了金水河桥,一架马车从天波门而入,听着不远处寺庙山门中传出的钟声,马车里坐着的老夫人伸手掀开了窗帘。
侧头望去,一座七层高塔便映入眼底。
那座寺庙,便是昔日天波杨府。
奈何眼下物是人非啊!
十年前自家夫君还在时,大宋一时鼎盛,便是兵强马壮的大隋,也越不过邓州半步,谁想如今大唐仅凭区区两三万兵马,却能给大宋带来要命的威胁。
“娘,要进庙吗?”
跟随佘太君一同来京都的,便是六郎之妻柴文意。因为出身当年后周皇族,六娘还是大宋官家亲封的郡主。
抬头看向自家故居,柴文意知道老夫人每次来都会去上柱香。
但这次佘太君却连连摇头:“去宫里,直接面圣。”
“好。”
婆媳二人就这么驾着马车一路通行至宫门,佘太君取下自己腰间的‘郑国君太君’腰牌,守门禁军忙不迭让路。
数遍大宋数朝,能受封‘诰命’的女子就不多。
而在此之上封君的,整个大宋只有一人。
一刻钟后,垂拱殿内。
依旧是让人先给佘太君送上软座,赵祯才开口问道:“老夫人怎么会亲自从襄阳赶来京师,莫非北边战事有变?”
“大唐暂时还未南下,但老身此来却是有要命的事。”
佘太君先是摇头,随后道:“不知官家近日除了收到南边的战报外,西北面可曾有什么消息?”
“西北?老夫人是说秦、汉两国?”
“非也,老身所指乃是吐谷浑。”
“吐谷浑?”
赵祯闻言一愣,随即摇头笑道:“那不过是高原上的弹丸小国,能有何事,老夫人怕是多虑了。”
见赵祯如此态度,佘太君心底就沉了一截。
见母亲没说话,一旁柴文意便补充道:“启禀官家,议和使臣包大人前日托人传信,言及大唐都督李易明明知道他出使是缓兵之计,依旧没有任何应对动作,担心李易另有援兵。母亲思前想后,觉得此时只有吐谷浑有可能相助大唐,这才赶来京师告知。”
“是这样?”
赵祯闻言不禁皱眉,可他刚想说话,一旁内侍悄悄走靠:“官家,神侯求见。”
“请他进来。”
赵祯颔首示意,同时对佘太君笑道:“是小花来了,你们也可叙叙旧。”
佘太君脸上也多出一抹笑意,他们西军这些年可没少和禁军总教头诸葛正我打交道,光是从他们杨家将里选拔马军教头就有十几位之多。
不一会功夫,一位蓄着山羊短须的小老头笑呵呵的走进大殿。
先朝赵祯微微行礼,随后又对佘太君道:“老姐姐,好些年没见了。”
佘太君笑着轻哼了声:“老身可不想见你,上回见时你从我杨家带走了延彬、铁心,下回见又想带走谁?”
“禁军训练兹事体大,折、杨两家又多出将才,我这也是没办法,老姐姐多担待啊。”
诸葛正我也知道总从西军挖墙脚,很容易遭人病诟,可他有什么办法,毕竟他背后宗门又不为他培养能练兵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