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俱在石博庸家中待了近一个时辰。
后面基本都是石博庸在絮絮叨叨,而尺俱则只是安安静静地听着。
等回到镇魔司营地后,他一个人待在营帐中想了半夜。
五更之时,突然从床上爬了起来,挑灯写了几封书信,连夜唤了几个青魇骑的将士进来,让他们用镇魔司特有的渠道发了出去。
如此之后,他才安然入眠。
从西城回来后,陈安找江守诚打听了一下乐修的事。
一问之下,才知道,乐修其实是文道修行的分支。
只是不同于传统的文道修士,乐修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传承,并且上限也不高。
究其原因,竟是因为关于曲乐的典籍太少,修习比传统的文修还要艰难许多,别说三品立命了,能修行到五品真言境都已经是顶尖的了。
所以,在大乾,只有那些曲苑头牌或者礼部管辖下的伶人会修习乐修之道,以此取悦达官贵人或者国家祭典之时,做个氛围组。
这可比陈安想象中的,以声乐入道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加之陈凤霜以后修的肯定也是命元,想要走以声乐入道的路子,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既然与江守诚聊起了乐修,陈安干脆把文道修行也了解了个通透。
上次跟江守诚聊了一些,不过被姜望离去的事打断了,话题并没有深入。
结果一番了解过后,陈安发现,大乾的文修体系竟与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有些简陋了。
不说像儒道小说中那样,一言定千古,一诗镇山河,便是比起旁的修炼法门来,那也是远远不如。
修炼方式更是简单到要命。
就一个字,读。
先天灵韵偏向精神一侧的灵童,通过不断诵读经典,从而领会文章真意,达到文意入骨,便可滋生文气,进入九品之境。
听起来玄乎,但通过陈安刨根问底,发现一点玄妙的地方都没有。
按照陈安的理解,文道修行者入门,更像是通过不断诵读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精神进入波动的状态。
人读经典,如果有口无心,精神自然不会产生波动。
所以才有文道修行入门难的说法。
而如果日积月累,哪一天突然开窍了,领会了文章的真意,就会使得精神剧烈波动,这种情况下,先天灵韵会更容易吸收天地灵气入体,并在这种特殊波动的作用下,与人的精神相结合,从而催生所谓的文气。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窍门,那便只有江守诚口中的苦修之法,通过类似“发悬梁,锥刺股”等虐待自己的方式进行刺激,甚至有极端的,用“千夜不眠法”来强迫自己精神在亢奋与极度疲累的状态中切换,从而达到精神波动剧烈,最终勉强入门的方式。
在陈安看来,就是把听起来好端端,高大上的文道修行,用焚琴煮鹤的方式来达成,简直就是大煞风景。
这还只是入门。
九品之后,还要继续读。
不过过了九品这道从零到一的坎,后面的修习就容易许多,就像《凡骨命典黄字卷》出来后,命元上限提高不再需要像之前那样辛辛苦苦地熬练身体了,而是用命元提取命元的方法一样,文道修行也有类似的法子来达成目的。
如此一路积攒到七品巅峰。
这一过程中,文道修士并没有太多的能耐,哪怕文道修行算是精神侧的修行方式,但比起常人来说,也只是耳聪目明,记忆力好些,只有到了七品,才能驱使文气使出些类似幻术的小把戏。
此外,文气对身体也有滋养的功效,但比起武道的气血来说,效果要差许多。
哪怕是七品巅峰的文道修士,身上的力气最多也就是九品武道修者相当,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之后,就要求文道修士在诵读之余,能够整合本经以及相关典籍真意,从而拥有自己的理解,文道修行者将之称为“叩心关”,需要的是悟性,顿悟过心关,则可引起文气质变汇聚起属于自己的文心,开始拥有种种的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