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的继母名叫赵美丽,是个乡下人,相貌不错,从小就是村里的一枝花。
追求她的男子众多,但她看惯了乡下地里的劳苦,她受不住,决心要嫁给一个城里人,摆脱种地的命运。
她最后也做到了,嫁给了一个皮鞋厂的工人,虽然日子也是紧巴巴的,但是,相较于天天下地,她对此还是很满足的。
两人婚后生了三个孩子,日子也算美满。
不过男人身子不太好,早早就去世了。
后来她的大儿子顶了他爹的工作,虽然工资比以前少了,但是靠着往日的储蓄,再节省一些,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让赵美丽决心再嫁的,是68年传出来的鼓励知青下乡的政策。
她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是她敏锐的察觉到这只是个开始。
她深知地里的活不是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能干的过来的。
她还有三个孩子,未免到时候被强制下乡,她立刻开始物色再婚对象。
就这样,她看上了只有一个女儿的鳏夫,姜盛国。
当时姜盛国的妻子宋淑芳在厂里出事故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她也听过一嘴。
当她想法刚起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姜盛国。
男人有工作,厂里分配的有房,还得了补贴的那么多钱,而且就只有一个女儿,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
这些年,她家里积蓄也就剩个几十块钱了,家里孩子还多,生怕哪天就被强制送下乡了。
当她跟姜盛国透露出结婚的想法时,他一口就答应了。
姜盛国正愁着没有人给他们父女俩做饭呢。
一开始姜盛国只是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但是自从赵美丽给他生了个儿子,他的心渐渐偏向了那一家。
由此,原主继没了母亲后,又没了父亲。
继母是有远见的,她虽然不至于对原主打骂,但是也仅限于给她一口饭吃。
原主没受到继母的磋磨,在家的待遇就跟继母的女儿一样,也让她继续念书。
虽然让继兄占了她母亲的工作,但是继母的漂亮话说的好听。
说是在她毕业之前,这工作搁置着也是浪费,正好她二继兄不愿意上学了,先让他上着班,工资都上交,都给原主存着。
继母在姜父面前的形象极好,她一说姜父就同意了,原主在家没有话语权,况且退学入职也是要家长签字同意的。
就这样,工作就落到了二继兄身上。
原主也没再想着落到人家手里的东西还有还回来的可能。
她只求着毕业后自已考个工作,尽快脱离这个家。
谁料到,一毕业继母就通知她,给她报了下乡当知青的名额。
当时是70年,已经开始强制一家有多个孩子的,没工作的里面必须有一个人下乡。
当时,这个家里原主跟继母那个早就不上学的女儿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但是原主有信心自已能考上工作,那么这个下乡的事就要落到继母那个女儿头上了。
赵美丽也早就防着这件事,这不,原主一毕业,她就给她安排的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