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宋使帐内。
包拯、公孙策、展昭三人并没休息,围坐在一起面容都有几分忧虑。
“方才李易所说,你们怎么看?”开口打破帐内寂静,包拯看向公孙策说道:“他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另有图谋?”
“不论他作何打算,你我来此目的,他都一清二楚。”
公孙策没有回答,转而提出另一个问题:“之前在州府,他答应见到银钱就和谈,包兄以为此话是真是假?”
“我看多半是假的。”
展昭不假思索的回答:“他那么狂妄,胃口一定很大。”
包拯略加思索,忽然笑道:“展少侠觉得,此人很狂妄?”
“难道不是吗?”
展昭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从接触李易开始到现在,他就觉得李易完全不把自己一行人放在眼里。
“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
包拯缓缓摇头,他能察觉到李易身上有很厚重的道家修为,而道与心是相通的,这无疑说明平时李易是个性子平和闲散的人。
至于他今天的行径,包拯不难猜出李易的如意算盘。
就像展昭所说,单看李易言行,不过是个打了胜仗就目中无人的狂悖之徒。如果他包拯真的这么认为,此刻就会感到庆幸。
李易狂悖轻敌,就不会对接下来可能继续爆发的战争多做准备。而一旦官家准备好北征大军,不敢说一定大胜唐军,至少能将李易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
但真能这么想吗?
此子成名于北征突厥,一战大破颉利,使突厥陷入四分五裂的境遇。之后的洛阳动荡以及邓州一战,无不说明李易非泛泛之辈。
他那狂悖姿态之下,一定还掩饰着什么。
包拯不敢说自己知兵事,但识人断事也自诩有几分经验。可惜战阵一事并非他所常,看不出李易究竟有何后手。
好在包拯并非单独一人,当下对小和尚说道:“展少侠,明日辛苦你跑一趟杨府,将这边的情况和李易的盘算都告诉杨家主事之人。请杨家从旁探听判断,李易除了手中兵马外是否还有其他后手。”
展昭点头道:“我去杨府没问题,可大人这边谁来护卫?”
“我只要在李易身边,就是最安全的。”包拯看的很明白,也不怕李易会把他这个使臣一并扣押。
展昭闻言,不再迟疑:“那我明早出发。”
………
月落日升,转眼便已天亮。
包拯等人走出帐篷,只见众多大宋将士又开始被逼着干活了。
“醒了?”
看到这几位出来,端着一碗粥水的李易开口道:“抓紧时间吃些早餐,一会还要去下一个大营。”
包拯闻言看了眼粥棚,略显诧异:“敢问都督,这是你们大唐人吃的,还是说我们宋人也有份?”
“我可没工夫让人准备两份伙食,所有人都是吃的这个。”
李易这时上前又拿了个包子,咬下一口说道:“不过这些俘虏,一人只能吃半碗粥和半个馒头,吃不饱也饿不死。”
“都督仁义。”
“哈~这就仁义了?”
李易三两口吃完,放下粥碗擦了擦手:“距离我答应的时间,已经过去半日,你们大宋的银两,可得快些运来。”
包拯颔首:“都督放心,一会展少侠就会带我手书去襄阳城,官家会让城中备齐钱银,日夜兼程赶路的话,一个来回要不了几日。”
“是嘛?”
李易挑眉看了眼小和尚,轻轻点头:“那就有劳少侠了。”